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我国每天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已达到1万2千例,而癌痛作为肿瘤最常见伴随症状,治疗现状不容乐观。癌痛亦可引起机体发生严重的应激反应,导致体内多种应激激素的释放,影响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使病情恶化,严重影响病人生存质量,而在癌痛患者中有56%-82.3%的患者疼痛没有得到规范有效的治疗。中国国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在影响因子144.8的《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上发表的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中指出:约有70%的癌痛患者未能接受规范化的镇痛治疗。我院作为卫生部第一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good pain management, GPM)病房,从对2014年第二季度癌痛专项点评的数据看,GPM病房收治癌痛患者有95%以上接受了癌痛规范化治疗,而在非GPM病房收治的癌痛患者不足20%接受了癌痛规范化治疗,全院平均只有30%左右的癌痛患者接受了癌痛规范化治疗,可见在GPM病房医院全院推广癌痛规范化治疗还是很有必要的。让更多癌痛患者能够得到规范化治疗,更多示范病房起到示范作用,由“点”带“面”,创建更多GPM医院是目前进一步推广癌痛规范治疗的有效举措。而在推广癌痛规范治疗和创建GPM医院活动中,癌痛临床药师掌握着全院使用麻醉药品的癌痛患者的情况,对全院推广癌痛规范治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近年来创建一套切实可行、能促进癌痛规范化治疗的癌痛临床药师工作模式,让更多的癌痛患者接受正确规范的癌痛治疗,控制癌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癌痛患者生活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建立GPM医院临床药师工作模式,评价示范医院临床药师工作模式癌痛治疗中的作用,探讨该模式促进临床癌痛治疗规范化的现实意义。从而推广GPM医院临床药师工作模式,提高临床癌痛治疗的规范化。方法:通过对GPM病房癌痛麻醉药品的动态分析,了解全院的癌痛治疗情况,分析示范病房临床药师工作模式的不足;通过完善和改进示范病房临床药师工作模式,建立GPM医院临床药师工作模式;对比示范医院临床药师工作模式运行前后癌痛患者的治疗情况和疗效,明确痛规范化示范医院临床药师工作模式在临床癌痛治疗规范化和癌痛控制中的作用及价值。结果:1、“GPM病房”临床药师工作模式启动了我院麻醉药品的动态分析,从宏观上分析麻醉药品结构分布上的合理性,对相关麻醉药品的不合理使用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干预,促进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但是,这一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2、在"GPM病房”临床药师工作模式的基础上,由“点”及“面”,通过开展癌痛临床药师对癌痛医嘱进行专项点评、开设癌痛药学门诊、癌痛药物合理应用信息化管控等,建立GPM医院药师工作模式,并在全院范围内推广。3、通过全院癌痛医嘱的点评,体现了“GPM医院”临床药师工作模式推广的意义。癌痛临床治疗规范性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表现如下:(1)使用缓控释制剂前进行剂量滴定的患者明显增加;(2)癌痛患者以口服给药为主;(3)无理由使用透皮贴剂的患者减少;(4)滴定后剂量换算正确率提高;(5)爆发痛的处理更规范;(6)剂量调整和药物转换更合理;(7)临床医生病程记录更规范。4、“GPM医院”临床药师工作模式运行后患者癌痛得到了较好的控制。通过癌痛专职临床药师的干预,癌痛治疗的效果得到了提高。GPM组在疼痛控制水平(三三原则,即三天内缓解疼痛、一天内爆发痛少于三次、癌痛控制在NRS评分<3分)比对照组好,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GPM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GPM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成瘾倾向为零。结论:推广癌痛治疗的规范化,提高癌痛治疗的疗效依然是癌痛诊疗的重要内容。本研究表明“GPM医院”临床药师工作模式可以明显提高医院癌痛治疗的规范化,并能明显改善癌痛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也体现了临床药师的价值。但该模式其实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于在癌痛难治性患者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让更多的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