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系统统一级网余压余能的节能系统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rey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一度的德班世界气候大会和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后,使得各个国家经济发展前提要以节能减排为核心议题,各个国家均提出了积极的减排目标和计划,“低碳经济”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占世界能耗比重很大的集中供热事业也就成为了节能减排的先驱和试点。针对我国国情,虽然集中供热的规模在一步步的扩大,但是供热行业中能源的浪费现象却依旧十分严重,这已经严重违背了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因此,采用和推广先进的供热节能技术和运行方式,对中国的供热领域的节能减排尤为重要。   经过实践考察,集中供热一级网前端分支节流损失这部分能量回收这一领域在国内还属于空白,这部分能量的损失与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大相径庭。因此,针对这部分能量回收而设计的余压余能系统具有优越的水力特性、显著的节能优势和先进的设计理念,为具有共性的供热系统提供了新的节能契机和方法。   本文对集中供热系统余压余能的成因、余压余能系统的理论设计、系统的模型试验与选型计算公式的推导、余压余能系统的工程应用和节能性分析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证和研究,采用了理论分析推导、模拟计算和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得出热网压损率、系统的效率和节能率。   针对供热系统的连接形式,本文着重分析了间连系统余压余能的回收和能量转化,本文设计了水轮机的转轮与水泵的叶轮相结合的系统,通过轴联能量传导,将供热一级网的余压余能转化为二级网的循环能量,同时替代了供热二级网循环水泵的工作电机,实现了能源的高效转换。   本文经过转轮和叶轮的相似率推导出系统的相似率,通过Lagrange插值方法模拟出系统的输入水量、输入水头、输出扬程、效率与输出流量的关系曲线,并通过系统的模型试验进一步验证了系统运行的可行性。   本文通过模型试验,得出系统在可能出现的工况下不同的运行结果,根据试验数据的拟合结果,给系统的配型和续能水泵的应用条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工程设计提供了计算依据。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改造,对系统的改造方案和运行调节方案做了详细分析,最后得到了系统的节能率。
其他文献
当下内燃机的强度程度越来越高,这样的大趋势下连杆小头衬套失效的案例也在升高。针对连杆小头衬套在空间位置、供油方式、高温以及高压影响下发生的滑移问题,本文对连杆小头
燃气透平的进口温度的上升可以直接提高航空发动机或重型燃气轮机的工作效率。目前先进燃气透平的进口温度已经达到1800℃以上,远远超过现有燃气透平端壁材料的许可温度。因
金枪鱼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它经济价值高,在国际市场上流行,以罐头和生食为主要消费方式。鱼的新鲜度对其品质和安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黄鳍金枪鱼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各项指
泡菜属乳酸菌发酵蔬菜食品,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1300年前三国时代泡菜传到了韩国,并结合韩民族的饮食文化,发展成为今日的韩国泡菜。当前韩国泡菜是越来越流行的功能性食品,具有多
本文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典型工业流程泵输送系统关键技术及运行节能策略”(编号:2011BAF14B02)和江苏省工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离心式中浓纸浆输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
全球环境日益恶化、能源短缺,利用生物质能源可有效解决我国的能源安全与环境问题。本文通过热重实验研究玉米秸秆颗粒和木质颗粒不同升温速率的燃料特性参数,并建立相应的燃
随着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生物质能的开发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生物质热解技术因能得到气、液和固态三相产物而受到广泛关注。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主要由纤维素、半纤
由于高换热速率和低驱动势需求等优点,蒸汽气泡冷凝在工程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蒸汽气泡冷凝过程包括气泡的产生、分离和上升三个阶段。气泡的产生阶段受到过冷度、壁面接
本文研究了从坛紫菜中提取,分离,纯化R-藻红蛋白的方法,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分别采用反复冻融法、渗透压破碎法、超声波破碎法提取坛紫菜中R-藻红蛋白,研究结果表明反复冻融法在-20℃与4℃之间,冷冻时间为3h,反复冻融6次效果最好。采用硫酸铵盐析法、结晶法及超滤法对坛紫菜R-藻红蛋白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先用35%饱和度的硫酸铵盐析除去杂蛋白和部分藻蓝蛋白,再用6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R-藻
石墨烯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而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大的比表面积可以为负载纳米粒子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提高复合材料的催化活性。将金属纳米/石墨烯复合物修饰电极应用于电化学研究中,构建高灵敏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本论文第一部分的研究工作中,利用铂纳米花/石墨烯(PtNFs/GO)洁净的表面和多孔疏松的结构特点,将葡萄糖氧化酶(GODx)负载到PtNFs/GO表面,构建了葡萄糖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