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费孝通先生提出“小城镇,大战略”的观点以来,小城镇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小城镇在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发展的自发性、盲目性,在数量迅猛增长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湖南省汝城县生态小城镇为研究对象,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原理、区域经济学原理等,从生态学角度来研究县域生态小城镇建设,探索适宜汝城县生态小城镇发展之路。文章主要内容如下:(1)在研究国内外小城镇理论、概念的基础上,界定了汝城县小城镇的范围,分析了小城镇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总结了我国小城镇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借鉴生态城市的涵义、特征及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理论,在对生态小城镇进行定义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法、德尔斐法等方法构建了包括目标层、系统层、状态层和指标层四个评价层次的生态小城镇评价体系。(3)运用构建的生态小城镇评价体系,对汝城县生态小城镇建设现状进行评价。参考本研究提出的生态小城镇评价分级表可知,城关镇、小垣镇、大坪镇、三江口镇、三星镇、土桥镇、暖水镇、热水镇、井坡乡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0.6246、0.4630、0.5379、0.5109、0.4860、0.5191、0.4919、0.5437、0.4800,生态化程度一般;田庄乡、文明乡、集龙乡、岭秀乡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0.4321、0.4214、0.4430、0.4463,生态化程度较低。总体而言,汝城县小城镇生态化程度偏低,其中经济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指数明显低于自然生态系统指数,说明阻碍汝城县生态小城镇建设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最后,本文从汝城县生态小城镇的等级规模体系、空间布局和职能定位及建设模式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