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交感神经与下丘脑后部兴奋在外伤性脑水肿发生中的作用及重型脑损伤病人脑氧代谢观察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lepa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伤性脑水肿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多种因素参与其中,但是这些因素有先有后。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神经反射机制,并认为它可能在外伤性脑水肿的发生中起先导作用。本课题着重研究颈交感神经兴奋和下丘脑后部兴奋在外伤性脑水肿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还检测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脑氧代谢变化。研究工作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颈交感神经刺激与阻断并附加脑损伤的实验:选用家兔48只,探讨不同处理方法对脑水肿和脑循环的影响。结果:(1) 伤前切断或刺激—侧颈交感神经,伤后24h观察,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都增加,Na+、Ca+含量亦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显著(P<0.01或P<0.05)。(2) 切断颈交感神经后再刺激该神经头端则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及Na+、Ca++含量较单纯神经切断组明显减少(P<0.01或P<0.05)。(3) 脑血管墨汁灌注显示,切断颈交感神经引起伤周脑血管明显扩张,切断后再刺激神经头端则脑血管扩张减轻。(4) 单纯脑损伤后,伤周脑组织出现缺血性改变,伤前刺激颈交感神经可使脑缺血加剧。 第二部分,家兔下丘脑后部核团定向刺激实验:动物50只,观察颅内压、血脑屏障和脑循环变化。结果:(1) 分别刺激腹内侧核、背内侧核和后核,ICP变化基本一致,即刺激开始15~30min内ICP轻度下降,然后逐渐升高,至刺激结束90min后达高峰;其中以刺激后核的反应最为强烈,腹内侧核次之,
其他文献
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垃圾智能分类回收装置也应运而生.本文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对"小黄狗"公司的智能分类回收装置进行人机尺寸和人机界面两个方面的分析.通过
目的:分析用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洗胃的效果。方法:将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在
水稻是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育插秧技术进行机械化操作是有效节约成本,并且提升效率的途径。首先介绍了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运用,然后对水稻育插秧的机械化
综观中职英语的教学现状,在很大的程度上还沿用着传统的灌输式知识教学法,这不仅与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非常不符,并且没能满足当前社会、企业的发展需求.所以,将中职英语
针对双转子电机在实现精确矢量控制时需要其内外转子的相对转速/相对转角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旋转变压器测量双转子电机内外转子的相对转速/转角的方法。首先,基于坐标变换对
文献报道,肝硬化低蛋白血症可致顽固性腹水,引起肝肾综合征、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其病死率较高,临床疗效较差。2002~2006年,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
第一部分 植入兔桡骨缺损的异种牛皮质骨棒的组织学和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目的:考察一种新型的异种牛皮质骨棒在兔体内生物降解过程中的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 方法:将48只
本文将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材料(ITIC)引入二元聚合物太阳能电池(PBTIBDTT∶PCBM[70])中构建三元体系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在大于200 nm的光敏层膜厚下获得10.95%的能量转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