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空间光通信系统耦合效率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never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空间通信技术在社会服务、科学应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的作用,传统微波通信已经难以满足一些通信链路的需求,而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的通信容量大、传输速率快、抗干扰能力强,已经成为了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为了提高通信链路的传输速率与探测灵敏度,基于光纤通信技术的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对于上述空间光通信系统来说,首先需要将接收到的空间光束耦合进单模光纤中。然而,空间光束到单模光纤地耦合总是十分困难,其主要受到两方面的限制:单模光纤纤芯尺寸小,对准误差、热效应等因素会造成聚焦光斑无法精确对准单模光纤;空间光束传输质量极易受到大气湍流效应影响,光束波前相位畸变严重。以上因素都会导致通信系统的误码率增加,严重影响通信链路的正常工作。因此,保证空间光束高效地耦合进单模光纤是空间光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自适应光学技术能够对大气湍流扰动所造成的波前畸变进行实时测量和校正,有效改善光束传输特性。但是,平台振动、系统噪声等因素的存在,仍会导致聚焦光斑随机偏移单模光纤,光纤耦合效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为了充分发挥自适应光学技术的优势,提高空间光通信系统的耦合效率与稳定性,在系统中引入校正机构结合自适应光学技术构成二级校正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以空间光束耦合单模光纤的理论模型为基础,仿真分析了静态对准误差以及随机抖动对单模光纤耦合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的存在会引起严重的耦合损耗,为了获得较高的耦合效率,必须对其进行补偿。然后对不同湍流强度时耦合效率的变化情况展开了研究,根据结果可知:湍流强度越强,通信系统的光纤耦合效率衰减越严重,需要对更高阶的像差进行校正才能改善耦合效率。利用AO技术对湍流效应影响进行补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AO技术能够有效缓解湍流效应,校正波前畸变,光束传输质量得到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善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光纤耦合效率,针对单模光纤耦合方案展开了研究:将模拟退火算法与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应用于光纤耦合方案,分别对两种算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改善光纤耦合效率上的应用流程展开了讨论,通过数值仿真对比分析了两者对耦合效率的优化情况以及收敛速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栅螺旋扫描与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的单模光纤耦合方案,并针对随机抖动情况仿真分析了耦合效率的优化迭代过程与收敛效果。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设定最佳扫描步长,光栅螺旋扫描算法能够有效的校正初始对准误差,校正成功概率高于99%,并且校正后的残余初始偏移集中在0.5μm 6.5μm范围内,耦合效率得到初步改善;开启SPGD控制算法后,聚焦光斑与光纤间的随机横向偏移得到校正,耦合效率能够有效提升至0.81,接近无湍流情况下的理论极限。根据上述方案搭建了相关的软硬件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该单模光纤耦合方案可以有效校正横向偏移误差,光纤耦合功率能够快速收敛到极值。
其他文献
期刊
交通事故在世界范围内每年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甘肃的交通事故情况也很严重,在人口较少,人均道路里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下,万车死亡率和10万人死亡率却
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相互制约并相互促进。本文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提出了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方法,以然乌至察隅段改
道路的表面功能是保障交通安全运营的基础,据统计,我国大约有43%的国土面积位于寒区,存在冰雪引起路面抗滑能力缺失、影响道路通行安全的突出问题,对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
随着空间相机探测能力、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光学系统焦距越来越长,相应相机的口径和尺寸越来越大,此时,微振动对空间相机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尤为突出。因此有必要研究微振动对
控制地基变形是确保高速铁路路基稳定性和线路平顺性的重要措施,也是乘坐高速列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保障。工程实践表明,CFG桩可有效控制地基变形,并在国内高层建筑以及高速
以投影光刻物镜为代表的现代高端光学系统已经将光学元件干涉面形检测推向了“极限”,光学元件面形质量要求达到均方根值(rms)纳米甚至亚纳米级别。这给面形检测提出了极大的
高速公路的监控系统在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依托江苏省交通科研项目《高速公路W-DMDU多媒体业务平台及网络系统的研究》,结合高速公路联网监控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