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及身体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彼此之间的差距也在日益缩小。在赛场上,当两个实力相当的对手进行竞技时,决定比赛胜负的不仅是相互之间技战术的能力水平和身体综合素质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排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很强的隔网对抗运动,由于排球运动的特殊性,运动员的每一个触球动作都有可能影响到比赛成绩。当比赛双方在赛场上的比分十分相近时,排球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成为了影响比赛结果的关键性因素。所以,此时的排球运动员承受的身心压力巨大。排球运动员中女子甲组的成员群体均为青少年,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作为一名排球运动员,她们不仅要背负来自家庭、学校、社会所给予的期待,还要承受升学和进专业队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女子甲组排球运动员更容易产生赛前焦虑。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不论在日常训练还是比赛过程中,对排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挖掘运动员的潜能。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该十分重视综合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已逐渐成为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针对性培养和训练,运动员可以减缓紧张焦虑情绪、调整不良情绪状态,有助良好成绩的取得。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女子甲组排球运动员竞赛焦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数据统计,通过分析发现运动员竞赛焦虑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并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和指导。本研究主要采用马腾斯编制的《竞赛状态焦虑问卷》(CSAI-2)以及张力为编制的《赛前情绪量表-T》(PES—T—32x6),通过对山东省第二十四届运动会排球决赛中女子甲组的81名全体运动员发放调查问卷,并对女子甲组运动员竞赛焦虑的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为教练员针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经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影响女子甲组排球运动员产生竞赛焦虑情绪的因素有主要有年龄、赛场位置、训练年限、技术等级及其比赛名次等。2.女子甲组排球运动员在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以及状态自信心这三方面方面的分数分别为17.18分、14.25分和23.86分,通过三组数据的分析发现女子甲组排球运动员的认知状态焦虑程度大于躯体状态焦虑程度,由此可见,女子甲组运动员的主观内心焦虑程度大于生理焦虑表现程度。3.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技术水平、不同训练年限、不同比赛名次以及不同场上位置的运动员在《竞赛状态焦虑问卷—2(CSAI-2)》的三个维度中均存在明显差异。4.不同训练年限、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技术水平、预赛不同名次、不同场上位置的运动员在《赛前情绪量表-T(PES—T—32x6)》的四个维度中存在明显差距,其中,自信心方面是存在差距最大的一个维度。5.认知状态焦虑与比赛名次之间呈存在显著负相关性,状态自信心与比赛名次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躯体状态焦虑与比赛名次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个体失败焦虑与比赛名次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而自信与比赛名次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期待焦虑与比赛名次之间存在负相关性,躯体状态焦虑与比赛成绩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并不显著。通过分析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竞赛状态焦虑和赛前情绪能够作为判定排球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两个决定性心理指标。6.恰当的竞赛焦虑有助于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当然,竞赛焦虑过度或无竞赛焦虑都会造成排球运动员的发挥失常,将不利于取得较好的比赛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