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老龄化、人口流动和城镇化等社会经济转型多因素推动下,居民对优质医疗资源和异地就医的需求迅速增长。鉴于此,国家实施异地联网结算政策以提高异地就医结算服务的水平和效率。长期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卫生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国家推行分级诊疗制度以缓解医疗资源的“双集中”和“倒三角”结构,实现有序就医格局,以促进就医公平。可以说,实现医疗服务的公平与效率是医疗改革的重要目标。然而,作为适应流动性和提高就医效率的异地联网结算政策,其在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会否影响居民的就医行为和取向,从而影响分级诊疗体系的构建,亟待研究。本研究以政策协同和健康治理为理论视角,以健康服务需求为理论框架,先采用文献法和访谈法了解国内外异地就医和分级诊疗的政策开展情况和研究成果;然后以肇庆市A区城居保在异地联网结算政策实施前后本异地住院就医的结算数据为基础,应用描述性分析和方差分析法统计对比异地联网结算政策前后A区居民本异地和三级医院住院就医的人次和费用变化趋势,发现异地联网结算政策实施后,A区异地就医人次和费用呈现上升,异地三级医院就医人次、医疗总费用和个人支付费用增长显著;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发现,联网结算政策开展对分级诊疗体系构建具有负向影响。再者,本文借助访谈资料和文献进一步分析造成负向影响的原因主要是异地联网结算政策不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不足、医保联网政策与分级诊疗体制建设协同不佳;最后,为联网结算政策开展和分级诊疗体系构建提出完善联网结算服务和管理、有效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细化转诊制度和优化支付管理、协同开展医疗医保政策等医疗保障管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