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的工人平均工资普遍偏低,而且失业严重,国家公布的失业率只统计了城镇失业情况,并没有包括现在农村的1.5亿富余劳动力。如果把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算入,我国失业率就要高达20%。与此同时,人民币汇却在逐步实施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升值。在贸易部门,由于对外贸易的关系使得劳动力市场的各变量和汇率之间产生了重大关系。文章始终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影响贸易部门实际工资、就业人数和职工人数的机理、量化关系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对就业人数和职工人数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作了比较分析,阐明了造成二者之间对汇率反应差别的原因:然后对于劳动力市场各个变量的调整速度做了考察。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及其他国家汇率变动和劳动力市场管理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在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升值的情况下提高就业率的政策和建议。根据这一思路,文章可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即全文的导论部分。从我国的汇率变动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出发,并结合当前国内就本问题的研究程度,说明本项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文章进行初步设计,制定出文章的基本思路和结构框架,并明确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析了其中的创新点与难点。第二部分,即文章的第一部分:汇率与劳动力市场的国内外理论与研究成果综述。首先,介绍了国外最新的有关汇率变动对劳动力市场变量影响的理论;其次,对国外汇率变动影响劳动力市场变量的实证研究作了综述;最后,对国内的有关理论研究作了综述。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二部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贸易部门工资。首先界定了贸易部门工资变量;然后,采取多种计量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深刻地论证了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贸易部门实际工资指数的长短期影响:长期来说,工业部门职工平均实际工资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汇率升值会使工资提高,另外,在进口投入额和出口贸易额的比例有较大变化时,汇率的波动会给实际工资带来更大的影响。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了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第四部分,即文章的第三部分:汇率变动对贸易部门就业的影响。首先界定了贸易部门职工人数、就业人数及非职工就业人数等变量。文中经实证研究得出:人民币的实际升值给贸易部门职工人数带来较大的下降。而就业人数则不向职工人数那样虽汇率变动有较大变化,文中就此也作了具体的分析。同时,这也涉及到了劳动力市场不同变量在汇率发生变化后,调整的速度问题,即第五部分,也就是文章的第四部分:汇率影响下劳动力市场的调整及影响因素。提出我国的贸易部门工资调整粘滞,这既有理论界已经深入讨论的普遍原因的因素,也同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严重相关;既有法律上的不健全也有执行上的不严格。就业的调整情况则比较复杂,工时的调整弹性较大,主要源于我国相关法律实施得不好以及劳动力供给过剩。另外我国工会力量的薄弱也成为工人涨工资难、随便被要求加班的一个重要原因。结合前文实证的结果及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在文章的第五部分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是从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提高劳动力市场调整“门槛”这两方面加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