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因其无创、无电离辐射、对软组织分辨能力强等突出优点,不仅受到患者高度认可,更成为医生诊断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随着医用磁共振设备装机量的迅速增加和磁共振检查的普及,只有更加高效地保证磁共振设备运行状态的稳定和图像信息的准确,才能为病情判断提供多样、有效的信息。因此,如何保证磁共振图像的质量成为计量工作的重点。本文从实际计量检测工作出发,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计量检测经验,探讨影响医用磁共振图像信噪比、图像均匀度、空间线性、层厚、图像伪影、高对比度分辨力和低对比度分辨力7个核心计量参数检测与评价准确性的因素,从理论和实验验证两方面分析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新的评价方法,保证计量参数检测的准确性,为未来制定国家级计量检定规程奠定一定的技术基础。同时,探讨图像质量自动化评价的可行性,进一步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度。基于此,本论文主要进行以下内容研究:一、对目前国内外医用磁共振检测现状、现行标准、检测模体、检测流程以及前述7个核心计量参数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与对比分析,发现其存在模体不统一、评价方法不统一、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结合实际检测经验和实验分析,总结出在实际操作中最适合的检测流程。同时,通过分析检测原理,结合现有检测条件,针对低分评价,提出了基于ACR模体和SMR170模体的低分CNR评价方法,两种方法不仅实现了对低分评价的进一步量化分析,而且提升了低分检测的有效性和深度。二、图像质量主要由设备自身性能和后期处理两方面决定。在设备确定的情况下,计量检测中的图像质量主要由所用扫描模体、扫描条件和评价方法三方面决定。本文选择8台超导磁共振设备并结合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两种检测模体(ACR模体和SMR170模体),对检测条件进行梯度设计,详细分析以上三种因素对图像质量存在何种影响,总结得到各种检测条件下的最优化检定规程,其中亦包括结合实际的创新方法。三、自动化评价是未来计量检测评价的主流发展趋势,其不仅可以提高检测效率,而且可以降低人为误差,提高检测准确度。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实验自动化分析的软件和硬件的可行性,同时给出前述7个核心计量参数自动化评价的流程图,并选择图像信噪比和层厚两个个参数进行初步实验研究,实验验证图像质量自动化评价的可行性,取得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