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候鸟的迁徙活动由迁徙飞行和中途停歇两个部分组成。其中,迁徙飞行是一个能量消耗的阶段,中途停歇则是能量积累的过程。本文选取小型种迁徙鸟类中的红颈滨鹬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能量物质在各部位(包括消化器官与肌肉组织)的分布模式与能量累积的速率。最后,对中途停歇站能量累积模式的生态模型进行推断与讨论。 由于能量的需求,迁徙鸟类会累积脂肪为重新开始迁徙飞行作准备,它们需要在中转停歇地重新补充能量物质。脂肪是能量的主要来源,但近年来的文献也表明蛋白质的分解也为鸟类的迁徙提供大量的能量物质。在本文中,将通过索氏抽提法得到的中途停歇地红颈滨鹬累积的脂肪量数据与通过凯氏定氮法得到的蛋白质量数据汇总,共同讨论能量物质系数的增减变化。 本文中将鸟体样本身体组份的器官与肌肉分为两大系统,即营养系统与运动系统两大类。营养系统包括胃,肝,肠,肾;运动器官包括心脏,肺,飞翔肌;其中飞翔肌又包括胸肌和腿肌。研究表明,这些器官和肌肉组织以各自不同的模式参与能量变化,具有不同的能量累积速率,但是各部分参与的变化之间存在内部联系。就脂肪累积的分布部位而言,肠是主要的能量蓄积处;就蛋白质的能量累积分布而言,胸肌是最主要的能量累积部位。 结果表明,在能量累积的三个阶段中,第二阶段对于停歇中转站的能量累积过程是最重要而且累积速度最快的阶段。在对脂肪累积与蛋白质累积的研究中没有发现春秋两季,鸟体在能量积累的模式方面存在不同。 鸟体中蛋白质与脂肪作为能量物质累积的两种主要形式,具有不同的累积模式。皮下脂肪的大量累积以及存在于各器官中不可见脂肪的累积并不是在停留期鸟体增重的直接原因,存在于鸟体各器官与肌肉中的蛋白质的积累与增重才是鸟体体重增重的主要原因。在鸟体蛋白质累积分布的两大功能系统,即营养系统与运动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运动系统,其中影响营养器官变化趋势的主要因子是胃,而影响运动器官变化趋势的主要因子是胸肌。 研究表明,样本中雄性与雌性两种不同性别的鸟体,在能量累积的过程中具有相同的主要影响因子,但是因子间的内部关联存在不同的模式。 文中通过曲线估计,构建了红颈滨鹬在中途停歇时期蛋白质与脂肪作为主要能量物质的累积模式模型,并与脂肪、蛋白质的累积速率统计数据总结推断出红颈滨鹬在长途迁徙过程中所采取的是整个迁徙过程的能量消耗最少策略,排除了迁徙时间最短策略和携带能量所消耗的额外能量最少策略这两种迁徙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