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DR(Diabetic retinopathy,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房水中IL-8、IL-10、VEGF、VCAM-1、b FGF、VEGF-B和PLGF的浓度与眼轴长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接受治疗的30例DR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实验组,2017年10月接受白内障手术的35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间接检眼镜和眼底彩色照相的结果进行DR的诊断和分组。使用IOL Master光学相干生物计测量眼轴长度,并在手术中收集房水样本。采用流式CBA法(Cytometric Bead Array,流式微球分析技术)测定房水中IL-8、IL-10、VEGF、VCAM-1和b FGF的浓度,ELISA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房水中VEGF-B和PLGF的浓度。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NPDR组、PDR组和对照组中服从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细胞因子浓度与眼轴长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若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NPDR组、PDR组和对照组中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细胞因子浓度与眼轴长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相关系数用r表示。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包括65例患者的65只眼(男27例,女38例),其中NPDR(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4人,PDR(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6人,对照组35人。三组年龄、性别、眼压和眼轴长度无统计学差异。三组间房水中IL-8、IL-10、VEGF、VCAM-1、VEGF-B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ll P<0.005),BFGF(P=0.46)和PLGF(P=0.82)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PDR组房水中IL-8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其余细胞因子浓度无显著差异。PDR组房水中VEGF(P<0.001)、IL-8(P=0.005)、IL-10(P=0.001)、VCAM-1(P=0.001)、VEGF-B(P=0.005)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余细胞因子浓度无明显差异。PDR组房水中的VEGF(P=0.001)、VEGF-B(P=0.001)浓度明显高于NPDR组。NPDR组房水中PLGF浓度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576,P=0.031),而IL-10浓度(r=0.533,P=0.049)和VCAM-1浓度(r=0.566,P=0.035)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对照组房水中VEGF浓度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440,P=0.008),VCAM-1浓度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r=0.395,P=0.019)。PDR组房水中所有细胞因子浓度与眼轴长度均无相关性。结论(1)房水中VEGF和PLGF的浓度分别在对照组与NPDR组中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表明这些细胞因子与DR的发生过程有关。眼轴增长对DR的保护性作用可能部分来自稀释作用降低了眼内促血管生成因子的浓度。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次报告NPDR患者房水中PLGF浓度和眼轴长度的相关性。(2)NPDR组中房水IL-10、VCAM-1浓度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可能在DR的发展中起到保护作用。(3)PDR组房水中IL-8、IL-10、VCAM-1、VEGF、VEGF-B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新生血管因子及炎症因子共同参与了DR的发生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