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该成像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52例病人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和心脏分段数据采集或多扇区数据采集方式,选择0.5秒螺旋扫描。在10个相位窗(心动周期R波后0%-90%)上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二维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重建(VR),观察冠状动脉的显示并分析其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其中32例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照,以此为金标准,比较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另3例与手术结果对照,有2例由典型的临床资料证实。其余无对照的15例,5例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另10例只用于评价MS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未涉及冠状动脉病变显示的准确性。 [结果] (1)52例病人中,除去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因血管节段不同,另行分析),其余47例根据其横断面上显示内径≥2mm的454个冠状动脉节段,其MSCT图像质量能满足影像学评价的有382个节段,占84.14%;不能满足影像学评价的有72个节段,占15.86%。导致冠状动脉CT图像不能满足影像学评价的原因最主要的是由于心脏搏动所致的冠状动脉运动,占72.22%,(主要影响右冠状动脉中段和左回旋支远段,占30.77%)。其次为病人检查过程中出现一过性心律不齐,占27.78%。(2)47例被检者血管管径≥2mm的454个冠状动脉节段中,在70%相位窗上图像质量最好的节段有318个,占70.04%,在30%、40%、50%、80%相位窗上图像质量最佳的冠脉节段分别有17个、102个、7个和10个,占3.74%、22.47%、1.54%和2.20%。左冠状动脉通常在心动周期R波后70%相位窗上显示最好,右冠状动脉的最佳相位窗首选为70%相位窗,其次为40%相位窗。(3)采用心脏分段数据采集方式时,心率<65次/分的病人,其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优于心率)65次/分者(P<0.05)。(4)对于心率)65次/分的病人,采用心脏多扇区数据采集方式成像的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优于采用心脏分段数据采集方式成像的图像(P<0.05)。(5)病人未完成屏气、心律失常、对比剂浓度过低也影响其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6)粥CT显示中度或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为79.17%,特异度为97.11%,准确度为93.75%,阳性预测值为86.36%,阴性预测值为95.28%。(7) MSCT冠状动脉成像可对支架和搭桥血管进行评价。〔结论)(1)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风险小、低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2)影响冠状动脉MSCT图像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控制心率、纠正心律失常、充分屏气、采用适当的数据采集方式成像、设置合理的对比剂总量、注射流速和扫描延迟时间以及优选图像重建相位窗是获得质量良好的冠状动脉MSCT图像的重要条件。(3)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筛选手段和冠状动脉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