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溶塌陷是岩溶地区城市化过程中会发生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具有严重性、隐伏性、突发性和群发性等特点。山东省栖霞市中桥地区分布了大面积岩溶地层,岩溶发育较为强烈,地下水超采严重,多次发生岩溶塌陷,给当地人民生活带来较大的危险和影响。因而,本文选择该地区进行岩溶塌陷研究。根据研究区岩溶发育特征和岩溶塌陷形成条件,确定该地区岩溶塌陷成因机理。基于GMS程序,以栖霞市中桥地区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地下水水流模型。运用该模型,改变研究区内矿区地下水开采量,对比不同开采量下地下水水位与基岩面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实际岩溶发育情况,再结合前人经验,对岩溶塌陷进行分析预测。在研究区中,地下水水位主要受到矿区开采的影响。模型在平水年条件下,对矿坑设置多个疏干水平(15m、10m、5m、0m、-5m、-10m),预测不同开采量时的地下水流场。通过研究区中的数据和前人经验,分析得出地下水水位和基岩面的相对位置2m之间是易发生岩溶塌陷。对比不同开采量时的地下水流场图和研究区基岩面图,得出可能发生岩溶塌陷的区域。分析得出,地下水位在基岩面附近发生变化时,对岩溶塌陷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