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中叶以来,上海开埠后成为通商口岸,迅速由一个海滨小镇发展成金融资本集中、人口众多、商业发达、消费潜力巨大的大都市。在经济发达、思想开放的社会环境里,艺术市场化逐渐完善。此时活动在上海及周边的画家主要以海上画派为主,海派绘画超越以前的扬州画派,逐渐走向商业化轨道。他们的创作目的由以前的托物言志转向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市场的以更好地谋生,任伯年便是海派画家中的典型代表。初入上海时,任伯年的画作销路并不好,未被市场认可。后来,任伯年仔细考察市场行情,并为适应市场做了适当的调整,最终,其作品被市场所认可、供不应求。
本文主要谈任伯年从初入上海的销路不畅到此后被市场所青睐这个问题,主要从任伯年的交游网络、参与社团、中介机构的推动、消费群体的支持、新兴传媒的宣传等方面来论述任伯年当时的书画交易与生存。通过梳理任伯年的社交网络及市场互动展现一代海派大师如何在市场中生存并稳固自己的地位,进而揭示整个海派书画市场的市场现状。
当今正值经济快速发展,艺术市场逐渐完善的时期,深入分析海上画派书画市场的形成、发展与运作机制对当今书画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