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各种血栓栓塞等心脑血管疾病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证明抗血小板药物能够用来预防及治疗各种血栓栓塞的急性临床事件。而草药成分被认为是开发抗血小板药物的重要来源。蓝萼甲素(glaucocalyxin A,GLA)是从唇科香茶菜属植物香茶菜〔Isodon japonica(Burrm F)Hara var glaucocalyx(Maxim) Hara〕中提取分离出的一个二萜化合物。蓝萼香茶菜为民间药,性味苦、寒,具有健胃、清热解毒、活血、抗菌消炎等活性。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蓝萼香茶菜的乙醇提取液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心肌;GLA可以通过抗血小板作用起到活血、心肌保护作用,如可抑制卡西霉素刺激的兔血小板生成血小板活化因子,能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兔血小板血栓素A2生成,并同时升高前列腺素E2,能显著抑制ADP、AA和PAF等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显著升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能增加机体对86Rb的吸收,改善微循环作用。最新研究发现GLA还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癌细胞凋亡。因此,本论文我们进一步证明了GLA具有抗血小板作用,并阐明了GLA抑制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机制。 利用新鲜分离的健康志愿者提供的外周血,我们制备了洗涤血小板用于检测GLA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显示,GLA在浓度为0.001μg/ml与0.01μg/ml时就能显著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01和P<0.001),而对其他血小板刺激剂,诸如 ADP、thrombin、U46619(TXA2模拟物)刺激的血小板聚集无抑制作用,提示GLA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专一性。提示 GLA主要是通过作用于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受体 GPⅥ通路来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的。 为进一步从细胞以及分子水平探讨GLA对血小板活性影响的机制,本论文研究了 GLA对血小板活化信号通路的影响。胶原蛋白与 GPⅥ结合后,可引起 Src家族信号蛋白向GPⅥ胞内部位募集并磷酸化,磷酸化后的Src可与GPⅥ胞内部位协同作用,导致Syk的磷酸化进而活化PLCγ2;通过一系列信号传递,血小板活化并可发生形变、黏附、释放。胶原蛋白受体 GPⅥ信号传导途径的 Src、Syk和PLCγ2酪氨酸磷酸化的抑制作用。 研究还发现GLA能够降低胶原蛋白刺激的AKT, ERK和p38磷酸化;由于AKT是PI3K通路的标志,ERK和p38是MAPK通路的信号蛋白,所以我们认为GLA也能够抑制PI3K通路和MAPK通路。流体小室实验能够在体外模拟体内血管壁损伤导致胶原蛋白暴露,血小板黏附在损伤部位,形成血栓的病理生理过程。在本论文的第四章,通过流体小室实验,证明蓝萼甲素(GLA)能够抑制血小板粘附于胶原蛋白的表面。 此外,我们通过凝血酶(thrombin)和蛇毒素(convulxin, CVX)诱导的p-selectin分泌(P<0.01)和 Pac-1结合实验(P<0.01),证明GLA在浓度为0.5μg/ml时能够抑制血小板由内向外的信号传导。我们还通过凝收缩块(clot retraction)实验,证明了GLA能够抑制血小板活化过程中由外向内的信号传导。 总之,本论文初步阐明了GLA能够通过影响血小板糖蛋白VI信号通路抑制血小板活化的分子基础。为开发GLA作为一种新的抗血小板药物,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