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拆解区学龄儿童重金属暴露对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和Beta-2-微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mlypm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电子垃圾是指报废的电子产品,包括电脑、打印机、电视机、电冰箱、移动电话和玩具等。广东贵屿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垃圾拆解区之一,当地长期采用简单落后的方式回收处理电子垃圾,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释放到环境中,其中重金属铅、镉、锰和镍远高于附近地区,对当地居民的健康构成了一定威胁。目前已有许多职业重金属暴露与肾近曲小管损伤的相关研究,但电子垃圾拆解区重金属暴露对儿童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的影响仍未有研究报道。铅会损伤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减少ATP的产生,干扰细胞主动转运机制,从而损害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过量的镉、锰和镍具有肾毒性,它们干扰细胞抗氧化系统,引起自由基水平的升高,使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膜完整性。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和Beta-2-微球蛋白(Beta-2-microglobulin,β2-MG)都能自由通过肾小球,并在肾近曲小管被重吸收,正常情况下尿中含量极低;当肾近曲小管受损伤,重吸收功能下降时,尿RBP和β2-MG含量升高,是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中评价环境有毒物质引起的肾近曲小管损伤的可靠指标。本研究将通过对电子垃圾拆解区8-14岁儿童血铅、尿镉、血锰和血清镍水平,以及尿RBP和β2-MG含量的检测,并以临镇同龄儿童作为对照组,评估不科学的电子垃圾处理方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对当地儿童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电子垃圾拆解区学龄儿童血铅、尿镉、血锰和血清镍水平,尿中RBP和β2-MG的含量,探讨多种重金属暴露对儿童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2008年9月-2009年2月之间,对130名8-14岁健康儿童进行了调查访问,并采集了血液和尿液样本。其中电子垃圾拆解区贵屿南阳暴露组学龄儿童61例,两英镇对照组同龄儿童69例。儿童血铅、锰,血清镍和尿镉水平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塞曼扣背景)检测。尿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以尿肌酐校正。偏态资料使用非参数检验;率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两因素相关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   1. 暴露组血铅水平(中位数7.96 μg/dL,根据1991年美国CDC的诊断标准,铅超标率为21.31%)高于对照组(中位数为7.32 μg/dL,铅超标率为18.84%)(P<0.05);暴露组血锰水平(中位数20.85 μg/L)高于对照组(中位数14.93 μg/L)(P<0.01);暴露组血清镍水平(中位数5.12 μg/L)高于对照组(中位数2.97 μg/L)(P<0.01);两组尿镉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   2. 暴露组尿RBP水平(中位数63.03 μg/g肌酐)高于对照组(中位数48.91 μg/g肌酐)(P<0.05);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尿RBP和β2-MG含量呈上升趋势;随着血铅、尿镉水平的增加,尿RBP和β2-MG含量呈上升趋势;在男童中,RBP与尿镉水平呈正相关(r=0.247,P<0.05)。   结论:电子垃圾拆解区学龄儿童处于高铅、高锰和高镍负荷状态。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暴露时间增加,肾近曲小管受到的影响越大。镉的升高对男童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造成了影响。简单落后的电子垃圾回收处理引起的环境污染是当地儿童肾近曲小管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时光飞逝,转眼间,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已翩然而至.“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术不近仙者不可为医”,背负着救死扶伤使命的医者,扮演的是普世间最高尚又最普通的角色,在患者眼中,他们
期刊
留白,是中国传统艺术手法之一,同时更是古老东方哲学文化的特色体现.有人把留白理解为儒家的中庸、平衡,是“花未全开月未圆”的“未满”.但我认为距离哲学中“留白”的本意
期刊
阴道是女性下生殖道免疫防御系统的第一道屏障,是生理性开放的器官,健康育龄期女性阴道微环境是由以乳杆菌为优势菌群,多种厌氧菌及需氧菌共同组成的微生态动态平衡系统,其中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年龄为30 ~50 岁,且在该年龄段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其中40~50岁女性发病率为51. 2% ~60%,50岁时发病率高达70% ~80% [1]. 目前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