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蛋白偶联内向整合钾通道在自发癫痫大鼠模型和震颤大鼠海马内的表达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ge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研究表明有30-40%的癫痫病因与遗传因素有关,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完成和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对遗传性癫痫与基因变异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显示至少有18个不同基因位点的突变与癫痫病的发生有关。 GIRK通道(G蛋白调节的内向整合钾通道)作为IRK(内向整合钾通道)家族的成员,对神经兴奋的调节起重要作用。GIRK通道至少由5个亚型构成,依次为GIRK1-GIRK5(Kir3.1-Kit3.5)。有证据显示GIRK通道由同源四聚体或异源四聚体构成的络合物,动物体内GIRK1-GIRK4亚型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心肌组织中有不同的表达。其中,GIRK1/2主要分布在CNS,它对维持突触后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和神经兴奋性起重要作用。已经有研究证实GIRK2蛋白基因点突变可能与癫痫的自发性发作有关。有人在Weavor鼠中发现GIRK2蛋白的点突变导致构成非选择性激活离子通道,突变的通道可能通过影响膜的静息电位而改变细胞的电生理活性。另外,在1997年Signorini和助手培养了缺乏GIRK2的突变鼠。与Weavor鼠相似的是,它们对自发性或药物诱导癫痫发作更敏感,表现为GIRK1和GIRK2表达的显著减少。证明GIRK2蛋白的缺失可引起自发性癫痫。以上证据说明GIRK蛋白的基因变异与GIRK通道功能异常和癫痫发作有密切关系。 本实验应用RT-PCR法在基因水平检测tremor鼠和SER海马组织中GIRK1和GIRK2的表达,分析GIRK1及GIRK2的表达变化与大鼠癫痫发作的关系,探讨其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 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是一类催化水解环磷酸腺苷(adenosine3′,5′cyclic monophosphate cAMP),使其转变为失去活性的单核苷酸的关键酶,是cAMP水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