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结构化金融产品的评级依赖很大程度上引发了次贷危机并加剧了金融动荡。当时我国终止了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重新审视其风险。然而今朝与往昔不同,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近期随着资产证券化备案制的落地和质押式协议回购的放开,其发行量和交易量必将快速大幅增长。在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快速扩容的背景下,其评级依赖将变得越来越广泛,风险隐患将逐渐集聚。因此,我国非常有必要对其加以重视,并根据我国的国情采取合适的节奏和恰当的措施逐步减少评级依赖。由于债务担保证券在我国资产证券化中占比最高且较为复杂,本文将重点研究债务担保证券的评级依赖问题。本文的研究内容遵循先介绍基本原理,再研究普遍理论,最后将普遍理论具体化的研究思路,将全文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债务担保证券及其信用评级问题,说明了债务担保证券的复杂性、信用评级机构在其结构设计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其信用评级的可靠性较低;第二部分研究了普遍意义上的信用评级依赖及减少依赖的国际经验和启示,认为我国应当根据国情选择合适的节奏和恰当的措施逐步减少评级依赖,力求减轻评级依赖的同时避免妨碍本土评级机构的发展;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债务担保证券及评级的特殊背景、债务担保证券信用评级及其依赖风险的特殊性,为最后针对我国具体情况提出对策建议作了铺垫;第四部分对我国债务担保证券信用评级依赖进行了实证研究,证实了评级依赖的存在,并在此前的研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减少我国债务担保证券信用评级依赖的对策。本文的结论指出,长期来说,监管者应当逐步弱化监管规则对评级结果的引用并试点债务担保证券的双评级制度,投资者应针对债务担保证券这个类别单独建立和完善内部信用风险评估程序,发行人及评级机构应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债务担保证券产品的相关信息。同时,监管者和投资者都应积极开发和使用计量债务担保证券信用风险的其他标准,以市场化的方式选择和认可有效的评级结果,从而在减少评级依赖风险的同时促进评级行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