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一个既具有物理属性又包含社会属性的复合型空间,其一方面有着显性的物理特征,另一方面也有着隐性的社会属性。城市中心体系中的各个公共中心,是城市中最具活力且最有吸引力的场所,一方面是公共设施最具辐射力的地区,另一方面也是人口聚集和经济运作的集中点。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地发展,定位系统与位置服务应用成为了城市居民生活的必备品。而当居民使用这些互联网设备与应用的时候所留下的空间位置信息无形中则构成了具有时间与空间信息的数据库。为了探寻合肥市城市中心体系的现况,本次研究通过挖掘新浪微博与高德地图的网络数据来对合肥市目前的城市中心体系进行了识别与评价。首先通过挖掘新浪微博与高德地图两个开放平台的数据,分别获取合肥市中心城区内为时一周的微博签到数据、微博POI数据和高德地图的POI数据。其次通过新浪微博的POI字段中所包含的签到累计数进行核密度分析,描绘出人群聚集热点分布情况的变化趋势,尝试用人群聚集热点来识别城市中心体系结构;通过2016年9月里为时一周的签到数据,对合肥市中心城区内的居民时空间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比较工作日与非工作日居民活动所呈现出的规律性与差异性;通过高德地图POI数据,将服务设施POI进行核密度分析从而描绘用地的建设强度热点分布情况,并尝试用建设强度热点来识别城市中心体系结构。然后通过比较人群聚集热点分布、人群聚集的时空间规律、用地建设强度热点与城市中心体系中的公共中心的关系,尝试用特定时间段的人群聚集热点来评价城市公共中心中的人口分布情况;尝试用与公共设施性质相符的POI来评价城市公共中心的公共设施分布情况。对不同数据的评价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并根据其差异性尝试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通过这次的研究发现总体规划中所规划的城市中心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根据本研究的评价结果针对以上问题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并且总结了以大数据作为识别与评价城市中心体系的新方法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最后归纳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后续研究作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