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佛教建筑是中国汉地佛教建筑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一体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非常丰厚的成果,但在空间及结构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和完善。本论文正是以此为研究对象,对福建佛教建筑的空间形态构成和结构类型构成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 本文首先从福建佛教及其建筑艺术的发展背景加以考察,理清了佛塔、佛寺这两种佛教建筑类型空间发展的历史脉络,并从文化层面分析了这一过程中所反映出的福建与汉地、福建与异域建筑间的交流与对话,以及它对地域化、世俗化、人性化的追求。 其次,以佛教造像的陈列和朝拜者的行为这两个空间形态的制约因素的分析为基础,根据其侧重点的不同,将福建佛教建筑的空间划分为穿越型、聚集型、竖向连接型三种基本模式,并通过大量实例对各模式的建筑形制和空间处理手法进行分析、比较。同时,本文还系统阐述了福建佛教建筑的结构类型,并结合三种基本模式空间,分析了福建佛教建筑的结构形式。 最后,结合其它新型佛教建筑的成果,提出了福建佛教建筑在技术与材料方面创新。同时也对福建佛教建筑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笔者的担忧。 本文将系统论的相关知识纳入到建筑空间和结构的研究中,对福建佛教建筑进行解读,希望能从中获取积极的借鉴,以丰富我们今天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