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田间自然感病的蛴螬上获得了一株绿僵菌(Metarhizium),并对本株绿僵菌进行了种类鉴定和室内毒力测定;利用大米和牛奶作对本株绿僵菌进行小规模发酵生产,应用于马铃薯田的地下害虫防治;在马铃薯收获期,通过全田调查,测定了本时期马铃薯田的主要地下害虫沟金针虫的空间分布型,并讨论了沟金针虫的调查取样技术;在冬季越冬期,通过田间随机挖取样方调查了金龟甲幼虫的越冬下潜深度,并测定了铜绿金龟子和暗黑金龟子3龄幼虫的过冷却点。本研究旨在研究应用绿僵菌的地下害虫生物防治技术,及地下害虫的部分生物学特性,以期为马铃薯田地下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 1、经过鉴定,从田间采集的菌为平沙绿僵菌。对四种金龟甲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为,在2×108个孢子/ml浓度下,18d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是小黄鳃金龟3龄幼虫70.3%,铜绿金龟子3龄幼虫67.8%,暗黑鳃金龟3龄幼虫20.0%,黄褐丽金龟3龄幼虫26.7%;平沙绿僵菌对小黄鳃金龟和铜绿金龟子幼虫的LT50分别是9.075d和14.448d。田间使用效果表明,本株平沙绿僵菌防效低于药剂对照辛硫磷,且防效与辛硫磷存在显著差异。 2、在马铃薯收获期,测定此时期主要地下害虫沟金针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且符合负二项分布型。比较五点法、棋盘取样法和“Z”字九点取样法的调查结果后,发现“Z”字九点取样法反映的结果较为准确。 3、在越冬期调查金龟甲幼虫越冬情况的结果为,在山东泰安地区,金龟甲幼虫的越冬深度一般为30cm左右;铜绿金龟子3龄幼虫的过冷却点为-7.9℃,结冰点为-4.94℃;暗黑金龟子3龄幼虫过冷却点为-6.02℃,结冰点为-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