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火电行业经历了2008-2011年的巨额亏损后,自2012年盈利水平大幅好转。以五大发电集团火电业务为例,2008-2011年分别实现利润总额-400亿元、-63亿元、-137亿元、-312亿元,2012年实现利润65亿元,2013年1-6月实现利润193亿元,同比大幅提升。与全国火电行业利润大幅好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云南全省火电企业继续大幅亏损,且亏损幅度继续扩大,2011年全省火电企业亏损15亿元,2012年亏损29亿元,2013年预计亏损近35亿元。受持续大幅亏损影响,云南火电企业资产负债率大幅攀升,市场融资能力丧失殆尽,流动资金严重短缺不足,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本文通过构建火电企业的本量利分析模型,分析得出影响火电企业利润水平的关键指标:发电设备利用小时、上网电价、发电标煤单价、固定成本。然后分析了云南火电企业亏损的原因:由于云南水电机组的快速增长,云南省电源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水电为主、火电为辅的格局导致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逐年大幅下降,省际间电网建设滞后,电量富裕的云南未能将电能输送到广东等电能短缺地区;由于云南小煤保大电格局使煤价持续攀升;由于煤电联动政策疏导不到位,煤炭价格上涨成本压力绝大部分由火电企业承担,煤电价格长期倒挂,云南电网电价大幅低于周边地区;火电行业整体资本充足率较低,债务负担较重。主要由于上述因素,使火电企业亏损严重,火电陷入“亏损—贷款及资金成本上升—亏损加重”的恶性循环。 通过找准亏损原因,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火电企业内部自救措施和政府应出台的政策性措施。主要包括建议火电企业采取有限多元化发展;破除垄断观念,实现市场化运作;加强内部管理,压缩成本费用;加强融资管理,控制财务风险等措施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建议政府采取包括统筹省际间电网建设,实现电能合理流动;实施科学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提升火电行业资本金充足率;支持火电产业链延伸,促进产业升级;实施水火互补,提升行业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