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私家车通勤者通勤方式转移模型的研究以通勤者出行决策为基础,分析影响城市居民使用私家车进行通勤出行的因素,希望通过对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可控影响因素进行引导和调整,提高城市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通勤出行结构,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改善早晚高峰期交通拥堵状况,为通勤者提供便捷、舒适、高效和安全的出行服务的同时,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本论文基于出行行为理论,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点研究:(1)在对国内外出行方式转移研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总结了通勤出行者数据获取的调查方法和分析方式转移因素的模型,分析了国内外在此研究领域中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2)基于济南城市综合交通调查的结果,总结影响通勤者使用私家车进行通勤出行的主客观因素,通过对国内外对出行方式选择的主观因素研究,提出私家车出行者方式转移的基本假定,构建私家车通勤者通勤方式转移的选择集。(3)设计开展针对SEM建模分析的RP-SP联合调查,将潜变量调查引入以私家车通勤者为调查对象的RP-SP联合调查中,通过文献查阅和在实际调查中进行修正,总结了在RP-SP联合调查中加入潜变量调查的问题和问题颗粒度设计及数据处理分析方法。(4)建立私家车通勤出行者搭乘网约车出行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停车满意度描述私家车区别于顺风车服务水平,分析早高峰时段出行者自身经济条件及停车满意度,顺风车服务水平这些潜变量对私家车通勤者放弃私家车选择搭乘顺风车的影响。(5)建立私家车通勤出行者沿途搭载乘客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私家车通勤者在通勤途中成为顺风车主意愿与自身经济条件、停车满意度及通勤载客体验的关系。在出行智能化、经济集约化发展的背景下,选择私家车通勤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引进潜变量调查的RP-SP联合调查获取私家车通勤出行者出行方式决策的相关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私家车通勤出行者出行方式转移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城市制订出行引导政策,提高城市智能出行平台服务水平,引导私家车通勤出行者使用更加集约化的出行方式,充分利用交通资源,缓解通勤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