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首先对几种构筑微纳表面结构的技术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采用LB技术构筑了多个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超薄膜,并对其形貌结构与成膜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微接触印刷与自组装技术相结合制备了图形化的蛋白质芯片阵列结构,并应用成像型椭偏仪对其进行了表征。论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运用LB技术构筑十字架形非两亲性并五苯衍生物薄膜及其纳米结构表征常规的LB膜技术主要应用于双亲性分子,不适用于常见的有机半导体材料。本论文采用LB膜技术,成功地制备了本实验室内新合成的三种十字架形非两亲性有机并五苯衍生物分子的超薄膜,并研究了各种成膜条件对这些非两亲性有机半导体分子的LB膜形貌以及光谱性质的影响。实验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表征方法,从分子和超分子的水平上研究了不同成膜条件对非两亲性分子LB膜形貌的影响。紫外光谱(UV-Vis)及荧光光谱((PL)对样品的组成和性质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发现,通过控制LB膜的沉积压力和沉积层数可以有效地调控分子在界面上的堆积聚集形式,从而得到不同的薄膜形貌。而其中的沉积层数对LB膜纳米结构的影响以前未见文献报道。我们的研究表明,分子堆积密度始终是影响薄膜结构的关键因素。2运用LB技术构筑线性OPV分子纳米结晶薄膜的研究本论文采用LB膜技术,成功地制备了本实验室内新合成的线性荧光OPV分子的超薄膜,并研究了各种成膜条件对OPV分子LB膜形貌以及光谱性质的影响。采用SEM、UV-Vis、PL等技术研究了不同成膜条件对OPV分子LB膜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LB技术可以有效地调控分子在界面上的堆积聚集形式,并得到结构规则的OPV纳米棒,薄膜形貌较溶液滴涂法得到的薄膜更为规则。3图形化蛋白质阵列制备与成像型椭偏研究本论文利用微接触印刷与自组装技术相结合成功地实现了抗体蛋白质在活性基片上的图案化,并研究了其作为非标记型蛋白质芯片的性质。利用成像型椭偏仪,实时监测了蛋白质阵列制作过程中膜层厚度的变化。通过拟合得到了得到了图案化后的抗体与相邻区域的厚度差值,得到高空间分辨的抗体层的厚度信息。通过厚度3D拟合图,直观的观察到蛋白质芯片表面形貌。在蛋白质阵列的监测过程中,成像型椭偏仪具有比荧光检测更高的灵敏度且不需要对生物分子做任何标记,可以使待测生物分子保持最高的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