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市一直以来都是市场经济重要的投融资渠道,有着国民经济“晴雨表”之称。但是由于股市不定期的剧烈波动,有时无法精准的反映真实的市场经济发展情况,对建立良好有序的金融市场带来阻碍,往往会对投资者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因此本文选择市场的投资主体即投资者对其进行持股行为分析。其中公募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代表于1998年起步,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整体结构发展较为完善成熟,本文以公募基金作为机构持股的代表进行实证研究,重点关注公募基金持股行为的操作特点以及其持股行为是否会对市场整体的收益性和波动性产生影响。为了研究公募基金持股的行为特点以及其对市场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公募基金的聚类分析,本文以公募基金本身的基金资产净值、持股市值、持股量、持股比例及其变动等因子作为因子集,并将因子集分为两组,针对两组因子集进行聚类,探讨具有哪些特点的基金更倾向于哪种持股模式。第二部分是建立公募基金持股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其持股行为与股市整体收益性波动性之间的影响关系。本文以2010-2019年的公募基金指标数据和A股数据为基础数据源,通过一系列的数据预处理对公募基金持股行为进行定义并建模。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公募基金持股对股市波动有一定的影响力且其影响力显著强于对收益的影响。本文采取理论探讨研究和实证检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在行为金融学的框架下针对公募基金持股进行研究,重点聚焦在公募基金持股的行为特点和其对市场整体的波动性影响和收益性影响上,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关于公募基金发展的政策建议,即加强对大资产组的监管、优化结构、完善投资理念等建议,并对个人投资者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