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传统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人口增长压力日益加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涉农人才的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大批全日制MAE毕业生理应成为紧缺人才服务于各涉农岗位,但我国全日制MAE毕业生从事涉农行业的状况令人担忧,涉农岗位尴尬的空缺和涉农专业颇显萧条的就业市场形成鲜明反差。因此,提高全日制MAE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减少涉农人才的流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择全日制MAE毕业生就业流向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全日制MAE毕业生就业流向的引导策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根据理性选择理论,初步构建了全日制MAE硕士就业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对部分高校的全日制MAE专业毕业生就业概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ogit回归方法实证考察了全日制MAE毕业生就业选择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系统提出了提高全日制MAE涉农岗位就业的政策建议,旨在促进三农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研究结果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丰富全日制MAE专业职业化问题的研究,而且在实践中也能够为有效解决涉农人才流失问题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毕业生就业选择理论分析框架可以看出,全日制MAE毕业生的就业选择结果是个人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二,全日制MAE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呈现趋利性现象。第三,对部分高校全日制MAE毕业生的就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全日制MAE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影响因素更为突出个人是否匹配与雇主是否匹配因素。在上述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全日制MAE毕业生就业流向存在的问题,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四个方面入手,按照四个作用主体的不同职责和在全日制MAE毕业生就业流向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