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Z-QPSK帧头及载荷信号的波长变换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xua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光通信网(AON)是通信网络未来的发展方向。全光通信网包含波分复用(WDM)、光路由、波长变换(WC)、光交叉连接(OXC)以及全光缓存等核心技术。全光波长变换技术,通过在主干网交叉节点加入波长变换器,利用“虚波长”通道,可解决系统阻塞、波长路由等问题。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四波混频(FWM)效应的全光波长变换技术,对调制格式及传输速率透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基于SOA的FWM效应实现QPSK信号的全光波长变换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在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仿真计算,讨论了泵浦光功率、信号光功率、SOA驱动电流、非线性强度等实验参数对四波混频效应的影响。搭建了基于四波混频效应的QPSK信号的波长变换实验平台。实验结果分析表明,除最优化实验条件中的四个可变参数外,SOA的色散系数也是对四波混频效应波长转换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为解决SOA色散系数的检测问题,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有源器件色散系数的测量方法。通过对色散系数相移检测法的改进,实现了1530nm到01610nm波长范围内的色散系数的测量。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检测结果表明,SOA存在正常、反常色散及色散平坦等三种色散区间。在80nm的波长范围内,每条色散系数与波长关系曲线中均存在三个零色散点;随着SOA的驱动电流增大,零色散点蓝移,相应近零色散区变宽。可见,SOA的色散受驱动电流和信号光功率共同影响,可根据四波混频的要求选择实验参数,提升转换效率和带宽。根据SOA色散测量结果,选取的驱动电流为155mA,在输入信号光功率为3.5dBm的条件下,在其1539.6nm波长零色散点近零色散区进行基于四波混频效应的波长变换,与非近零色散区间的实验结果相比,波长转换带宽增长了3倍。
其他文献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单根光纤的传输速率超过了10Tb/s,基于光码分多址的分组交换技术是未来高速全光通信网络的备选方案,因此成为目前通信研究的热点。但是制约基于OCDM的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可再生能源逐渐消耗殆尽,能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积极的寻找和开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其中,太阳能能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太阳能电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研究目标之一。近年来,导电聚合物的快速发展使得开发低成本有机太阳能电池成为可能。有机高分子材料由于兼有聚合物的
作为解决当前能源危机的清洁能源之一,太阳能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多晶硅是太阳能电池最主要的衬底,其结晶度对光—电转换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目前多晶硅电池结晶
随着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感器的要求也日趋复杂。采用先进的集成光学技术,可构成集成光波导电场传感器阵列,使得整个检测系统变成超小型,并具有稳定、可靠、带
随着我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运行速度高、行车密度大的高速客运专线对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作为中国新一代的列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