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mi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代政府对于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及社会教育进行投资,由于统计数据不完整,对各类受教育学生数量进行估算显示,各类受教育人数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国近代各类教育学制年限不同,采用教育年限法,对中国近代人力资本存量进行估算,中国近代人力资本存量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并且增长速度较快,但高层次人力资本存量比重较小。 人力资本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教育投资,教育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在巫宝三、帕金斯、吴承明对中国近代国民收入估算的基础上,估算1914年国民收入为17079百万元。利用余数法,计算1914至1936年间,中国教育投资对于经济的贡献率为6.77%。近代日本比中国重视对于教育的投资,受教育人数比重高,1913至1935年间,日本教育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14%强,明显高于中国同期教育投资对于经济的贡献率,教育投资效果优于中国。 该文在下列问题有所创新: (1)对中国近代人力资本思想进行简单回顾,大致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政治家、思想家、实业家都主张发展教育和人才,以挽救民族危亡。 (2)利用统计资料,对中国近代政府、企业、家庭人力资本投资行为与效果进行初步分析。 (3)利用教育统计年鉴,采用教育年限法,分时段对中国近代人力资本的存量进行估算。 (4)在对中国近代人力资本存量估算的基础上,采用余数法,估算1914至1936年间中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该文主要结论如下: 中国近代政府、企业和家庭都进行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对教育和健康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力资本存量。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人口、军事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中国近代人力资本投资,导致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人力资本水平及存量较低,进而影响了人力资本投资效果。 中国近代人力资本投资及收益的历史分析启示:应该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建设终身教育体系,提升高层次人力资本水平存量,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改善人口健康和营养状况,提高劳动者健康水平。
其他文献
对经济转轨过程中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研究,是资本市场及发展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实际来看,不仅有必要从
就我国来说,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口问题,而人口问题的症结在于人力资本存量低下和人力资本的低度积累,以及对人力资本投资重视不够。 人力资本理论扩大了资本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