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的消渴肾病,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消渴肾病发病中痰、瘀互结与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凝状态密切相关。本研究以健脾益肾,祛痰化瘀法治疗脾肾两虚、痰瘀阻遏型消渴肾病,探讨消渴肾病痰瘀证与高凝状态的关系,验证降脂抗凝方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57例临床期2型消渴肾病证属脾肾两虚、痰瘀阻遏型且伴有高凝状态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给予中药降脂抗凝方,对照组29例给予中药绞股蓝总甙分散片,并两组同时给予DN基础治疗。两组均以三个月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2型消渴肾病证属脾肾两虚、痰瘀阻遏型的患者的中医证候变化,并对D-二聚体、血脂、血液流变学、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等指标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1)治疗12周后经统计学分析,本方的临床总体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症状体征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D-二聚体测定值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低于治疗前(P<0.05)。(3)治疗组血清TG、TC、LDL-C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HDL-C治疗后比治疗前升高(P<0.01);对照组血清TG、TC、LDL-C治疗后比治疗前亦明显降低(P<0.05),HDL-C治疗后比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皆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两组比较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降低幅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24hupq显著减少(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白蛋白含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降脂抗凝方治疗组其总有效率为75.0%,绞股兰总甙分散片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降脂抗凝方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脾肾两虚,痰瘀阻遏型的中医症状,可以有效的降低中医症状积分。(3)降脂抗凝方可以有效调节血脂代谢紊乱、近而改善血流变、继而对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起到一定作用。(4)降脂抗凝方可明显减少患者尿蛋白的排泄,继而延缓了肾小球硬化,保护了肾单位,延缓DN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