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大肠杆菌谷氨酸脱羧系统强化其γ-氨基丁酸合成效率的研究

来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kmn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γ-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降血压、降血氨、抗抑郁和改善睡眠等多种生理功能,在医药、食品及化工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GABA主要是通过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及乳酸菌等耐酸细菌进行制备。细菌合成GABA的过程由其染色体上的谷氨酸脱羧酶系统(GAD system)所介导,包含两个关键蛋白:位于细胞质中的谷氨酸脱羧酶(Gad B或Gad A)和位于细胞膜上的L-Glu/GABA反向转运蛋白Gad C,前者催化胞内L-Glu脱羧反应生成GABA与CO2,后者负责胞外L-Glu的转入与胞内GABA的外排。筛选或构建具有高GAD活性的菌株,并在分析其生理特性基础上建立高效的催化转化体系,对于实现GABA的生物法制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平台菌株,通过蛋白质工程、代谢工程及细胞形态工程等技术手段,拓宽了Gad B与Gad C催化活性p H范围、重构了E.coli的GAD系统、实现了E.coli细胞形态的定向调控及GABA高效合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一株具有GABA合成能力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为出发菌株,克隆获取了其染色体上的gad B基因;随后,借助p ET28a载体实现了Gad B于E.coli BL21(DE3)中可溶性表达;而后,采用亲和层析纯化了目的蛋白并研究了其酶学性质。结果表明,该酶最适温度和p H分别为40oC和p H 5.0,其Km、kcat/Km及Vmax值分别为22.33 m M、1.04 s-1m M-1和27.79 U/mg,且金属离子Ca2+、Zn2+和Mg2+对其具有激活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蛋白质工程手段对Gad B的C-末端进行了定向切除。研究发现,C-末端切除11个氨基酸的突变体(Gad B?C11)呈现最佳的催化活性p H范围,其在p H 6.5和7.0的条件下仍能检测到18.22%(5.06U/mg)和7.79%(2.16 U/mg)的相对酶活性。(2)为实现GAD系统关键基因的协调可控表达,以p ET28a为骨架,设计并构建了基于lac I-PT7lac(乳糖启动子)与ara C-PBAD(阿拉伯糖启动子)的双启动子表达载体。在此基础上,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将L.plantarum源gad B?C11与E.coli自身gad C和gad C?C41分别整合至上述载体中,并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 TA01L(p ET28a-gad C-ara C-PBAD-gad B?C11)、p TA02L(p ET28a-gad C?C41-ara C-PBAD-gad B?C11)及相应工程菌株。研究显示,IPTG与L-阿拉伯糖(Ara)可分别诱导Gad C(或Gad C?C41)和Gad B?C11表达,但随着IPTG浓度的增加,宿主细胞生长所受到的抑制逐渐增强;在IPTG(12.5μM)和Ara(4 g/L)共诱导体系中,工程菌株E.coli BL21(DE3)/p TA02L于p H 4.7条件下的细胞表观GAD活力达489.24 U/g(细胞干重),为E.coli BL21(DE3)/p TA01L的1.32倍。结果表明,拓宽GAD系统关键蛋白催化活性p H范围并实现其协调可控表达,可有效提升E.coli的GABA合成性能。(3)为减轻膜蛋白Gad C?C41表达对宿主E.coli的生长抑制效应,将p TA02L质粒进一步转入内含p Lemo载体的E.coli Lemo21(DE3)感受态细胞中,获取工程菌株E.coli Lemo21(DE3)/p TA02L。细胞生长实验分析显示,该宿主有效降低了Gad C?C41的毒性影响;与此同时,将IPTG与Ara共诱导后的E.coli Lemo21(DE3)/p TA02L细胞加入至含有88.3 g L-Glu粉末的200 m L纯水中(OD600为20),37oC、150 rpm且非控制p H条件下反应5 h后,GABA产量高达280.10 g/L,为相同转化体系中对照菌株(E.coli BL21(DE3)/p TA02L)催化效率的1.12倍。(4)为弱化工程菌株细胞被膜屏障阻力,设计并构建了基于lac I-PT7lac、ara C-PBAD与rha RS-Prha BAD(鼠李糖启动子)三启动子表达载体,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表达载体p TASR03L(p ET28a-gad C?C41-ara C-PBAD-gad B?C11-rha RS-Prha BAD-sul A)及相应的工程菌株。研究显示,过表达细胞分裂阻遏蛋白Sul A促使E.coli细胞变长且丝状化,细胞体积增大、通透性增强。此外,工程菌株E.coli BL21(DE3)/p TASR03L和E.coli Lemo21(DE3)/p TASR03L呈现出更高的GABA合成效率。在上述催化体系中,反应5 h后,E.coli BL21(DE3)/p TASR03L介导的GABA产量达290.10 g/L,最高GABA时空产率为110.04 g/L/h;而E.coli Lemo21(DE3)/p TASR03L介导的GABA产量则高达300.36 g/L,最高GABA时空产率为120.33 g/L/h。
其他文献
水系锌离子电池因安全性高、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等优点,在大规模储能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锌负极与电解液界面处存在严重的枝晶生长和副反应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实际应用。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丰富可调的功能基团、快速的锌离子传导能力、优异的柔韧性、良好的成膜与黏附性等优势,是应用于锌负极保护的一类重要材料。本文综述了功能高分子材料应用于锌负极保护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多。装饰画可以充分体现出装饰美感,将艺术家的思维、社会审美的需求通过各种元素组成的画面表现出来,在画面的构图、色彩、肌理、造型等节奏与旋律中传达着装饰功能与美学价值,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艺术审美的精神追求。本文首先对装饰画进行简要解读,接着从装饰画的构图、材料、色彩题材,以及风格搭
越南华人民间信仰源于祖籍地杂糅儒释道文化信仰、祖先信仰、地方神灵信仰、行业神信仰于一体的民间信仰文化,随贸易与移民浪潮播迁入越。早期华人民间信仰极大地保留了祖籍地民间信仰的文化样貌,其宫庙是华人社群生活的中心,信仰活动与影响力局限于华人社会。当代越南华人民间信仰在所祀奉神灵、仪式、空间及信众与内涵上都具有祖籍地与在地化的二重性,但祖籍地仍占主导地位。越南华人民间信仰从历史到现状之变迁的实质是在地化
锌离子电池(ZIBs)具有环境友好、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等优势,然而,锌负极的枝晶生长和水系电解质的固有挑战(如水分解反应、水蒸发和电解质泄漏)使其在实际使用中循环稳定性较差。聚合物电解质拥有较低的水含量和较高的弹性模量,能够有效克服上述挑战。本文基于聚合物电解质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聚合物电解质在ZIBs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近年来用于改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性能及机械性能的各种策略,分析对比了不同策略
目的探讨高活菌数益生菌酸奶对妊娠期糖尿病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1年9月在我院营养门诊定期就诊的104名GDM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酸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两组孕妇均给予个体化饮食及运动指导,酸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一日饮食中的牛奶替换成高活菌数益生菌酸奶(含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等),持续给予2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血脂的
学位
随着太阳能、风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能源储存和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二次电池技术以其简便、灵活、快捷等优点引起了广泛重视。在过去的二十年间,虽然非水系的锂离子电池已经普遍作为主要储能体系,但是由于资源短缺、成本上涨以及安全性问题等限制了它在大规模储能方面的深入发展。与非水系电池相比,水系电池以水溶剂为电解液,有着安全、廉价等优点,可以满足大规模储能应用的绝大多数要求。在这些水系电池中,水
水系锌离子电池凭借其锌资源丰富、成本低以及安全性高等特点获得人们的广泛关注。金属锌因其理论比容量高、氧化还原电位低、环境友好而被认为是有力的竞争性负极。然而,金属锌负极仍然忍受着锌枝晶生长不可控以及表面腐蚀的困扰,从而降低了其循环寿命,严重阻碍了锌离子电池的应用。本文从保护涂层入手,设计不同的共轭有机多孔材料,并将其制作成涂层应用于锌负极保护工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将含有三嗪环和OH基团的共
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由于具有安全、廉价和高功率密度等特点被认为是未来锂离子电池替代品之一。AZIBs主要由锌金属负极、弱酸性或中性含水电解质、隔膜和有机正极材料等组成。AZIBs除了拥有含水电解质外,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使用比金属锂更加安全的金属锌作为负极。锌负极材料存在一些缺陷,对锌负极材料进行改性从而获取高性能AZIBs,是近年来锌离子电池的研究重点之一。从锌负极界面电化学、锌枝晶产生及解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因机体多种物质代谢紊乱而产生的证候群,以血脂紊乱、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改变,MS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患病人群亦趋于年轻化,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脂血症、肝硬化及某些癌症等多种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中心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被公认的重要致病因素,目前关于MS及其各个组分的发病机制尚未被充分认识。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