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集体或全民所有制的单一劳动关系转为不同所有制并存的复杂劳动关系。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私营经济所占比重逐渐加大,劳资双方利益出现冲突,由此带来劳资矛盾的加剧。国家出台《劳动合同法》后,劳资双方的力量发现了很大变化,相应地,企业在应对劳资问题上的管理策略也面临调整。劳资冲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以一元论为代表的劳动关系,认为劳资双方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企业可以从完善内部管理实践角度对冲突进行控制;二是多元论视角,认为劳资利益有本质差异,不可调和,资方处于剥削地位,因此,需要第三方来制约资方的权利;第三种就是混合视角,承认劳资双方的利益冲突,同时也认为,可以通过完善内部管理使冲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随着员工权利意识的加强以及工会在企业中的影响加大,如何避免劳资冲突的发生,以及怎样重新平衡劳资双方的权利,将成为雇主以及企业管理层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本研究的思路架构如下:首先,基于劳资混合论视角,本研究认为劳资伙伴实践是管理劳资冲突的有效措施,在参考西方劳资冲突量表的基础,根据劳资伙伴实践的内涵,结合劳资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劳资伙伴实践的结构进行了重新界定;第二,构建了劳资伙伴实践、工作嵌入、员工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自我观的关系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第三,对假设中涉及到的定义进行操作化定义,设计变量的初始量表,并利用预测试对量表进行修订;第四,根据方便样本原则,使用问卷调查方法在山东、南京地区采集数据,利用Lisre18.7和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对研究结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进行了讨论,指出研究不足,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本研究围绕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设计,通过归纳演绎和实证研究方法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研究结论:首先,通过访谈、预测试和大样本的数据验证,修订后的劳资伙伴实践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构效度等常见指标都达到了统计要求。结果表明:中国情境下的劳资伙伴实践主要包括工作参工、双向沟通、就业保障、劳动权益、职业规划等5个维度。此研究丰富了转型经济中劳资伙伴关系的内涵,为中国本土化劳资伙伴实践提供了参考;其次,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劳资伙伴实践对员工的组织指向反生产行为和人际指向反生产行为都有负向影响,并且员工的工作嵌入能部分解释劳资伙伴实践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再次,本研究在探讨了劳资伙伴实践、工作嵌入、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关系时,引入员工自我观作为它们关系的调节变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自我观倾向的员工会限制工作嵌入对员工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的影响作用。具体而言,高独立型自我观的员工会削弱工作嵌入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总之,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中国情境下的劳资伙伴实践、工作嵌入、员工反生产行为以及员工自我观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通过实施劳资伙伴实践,能有效降低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发生,工作嵌入理论部分解释了这种现象,并且,工作嵌入对员工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的影响还受到员工独立型自我观的约束。本研究对缓解企业的劳资冲突、选择冲突管理策略提供了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