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与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术前定性、定位诊断方法、手术方式选择及预后。方法:对1994年1月-2007年12月间湘雅医院收治的23例胰岛素瘤和12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病例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全组35例,胰岛素瘤组23例,平均年龄40.0岁,病程32.2月,无功能组12例,平均年龄40.7岁,病程12.5月;均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胰岛素瘤组术前B超定位准确率50%,CT76.1%;无功能组术前B超定位准确率90%,CT100%。术前影像学检查阳性率间的比较:胰岛素瘤组CT检查与术前B超检查有显著性差异(P<0.01);无功能组CT检查与B超间无显著性差异(P=0.476)。35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胰岛素瘤组:肿瘤位于胰头10例,胰体尾13例。良性22例:单纯摘除肿瘤或其周围部分胰腺组织切除15例,胰体尾部切除+脾切除7例;恶性1例:行胰尾囊肿剥离+肝转移灶酒精注射;术中B超6例。无功能组:良性肿瘤位于胰头6例,胰体尾2例。单纯摘除肿瘤或其周围部分胰腺组织切除2例,胰体尾部切除+脾切除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3例,胰腺部分切除+胰空肠吻合1例;恶性肿瘤位于胰头2例,胰体尾2例,行胰体尾切除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探查结肠转移灶活检1例。胰岛素瘤切除前患者血糖为1.70±0.71 mmol/L,切除肿瘤后30min血糖为5.83±1.87mmol/L,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血糖恢复至正常需6.4天。35例中23例获随访,随访率65.7%。16例胰岛素瘤患者获随访,随访15例良性患者3-123个月,存活14例,未再出现头晕、乏力、癫痫等症状,1例因其它疾病死亡;随访1例恶性胰岛素瘤24个月,仍有低血糖发作,发作时血糖1.5-2.5mmol/L,进食后可缓解,无意识障碍,体重较住院时增加20kg。7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获随访,5例良性无功能胰岛细胞瘤获随访,随访12-100个月,出院后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未再出现腹痛、腹部包块,无体重下降,无复发;2例恶性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获随访(1例腹腔广泛转移患者住址更换失访,1例电话联系不上失访),随访期限分别为12个月、24个月,均存活,无腹痛、腹部包块、体重下降,进食可。结论:B超和CT均应为术前常规检查,胰岛素瘤CT诊断阳性率较B超高。术前各种检查仍不能定位时,术中探查和B超是目前定位最好的方法。术中监测血糖变化是一简便预测胰岛素瘤手术成功率的方法,对探查和肿瘤切除的彻底性有指导意义。胰岛细胞瘤手术效果较好,根据术中情况选择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