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1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ney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构建人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HSV-1)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真核表达系统,用于HSV感染的快速诊断。 方法 提取HSV-1 DNA,利用DNA Star软件设计对应于HSV-1 SM44株ICP6启动子的PCR引物,引入BamHI和HindⅢ酶切位点。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将回收纯化的PCR产物连接至pMD18-T载体构建亚克隆,切下目的基因,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1构建重组质粒pICP6-EGFP,经双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后,以阳离子脂质体法(Lipofectamine2000)转染Vero细胞。转染48h后,加入G418(400μg/ml)筛选阳性细胞克隆,进行放大培养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Vero-ICP6-EGFP细胞。以不同量的HSV-1感染Vero-ICP6-EGFP细胞,分别于感染后6h、8h、10h,以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GFP荧光;于感染后15h以流式细胞术测定GFP荧光的量和强度;同时以人巨细胞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检测Vero-ICP6-EGFP细胞诱导表达的特异性。 结果 经PCR扩增获得441bp大小的目的基因片段,构建的重组质粒pICP6-EGFP经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表明重组正确。重组质粒pICP6-EGFP转染Vero细胞后,以G418筛选11天出现阳性细胞克隆,建立的稳定转染细胞株Vero-ICP6-EGFP细胞经HSV-1诱导感染,最早于6h即可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到GFP绿色荧光,随着时间的增加,GFP荧光的量及强度逐渐增加。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GFP荧光的量及强度随HSV-1病毒的滴度增加而增加。人巨细胞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感染Vero-ICP6-EGFP细胞后6h、10h及24h,均未检测到特异性荧光出现。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人单纯疱疹病毒1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系统,具有早期、快速、灵敏等优点,特异性较高,进一步完善后有望用于HSV-1感染的诊断,以及抗病毒药物的筛选。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嗅球组织移植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中P2X7受体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影响,探讨P2X7受体在嗅球组织移植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方法:  我们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