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批判与游戏笔墨——袁枚《子不语》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uo1guogu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文学史上,袁枚首先是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而存在的,他一生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而且还有一套较成系统的诗学理论——“性灵说”。而他作为笔记小说的大家,其志怪小说《子不语》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三足鼎立的。《子不语》是袁枚小说的代表作。   本论文以《子不语》为切入点,运用系统论,反映论的理论,通过文本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对袁枚的《子不语》的思想意义、艺术特征加以分析,探讨《子不语》的形成原因。   本论文主体分为五部分: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介绍袁枚《子不语》的创作情况;   第三章解读袁枚《子不语》的社会批判精神,从对理学与礼教的批判、对封建科举的批判、对封建社会丑恶现象的揭露与鞭挞三个方面来剖析《子不语》的思想意义。   第四章从追求游心骇耳的审美效果、诙谐幽默、叙事简洁、语言浅近四个方面来分析袁枚《子不语》的艺术风貌;   第五章探讨袁枚的个性特征、文学思想与《子不语》的创作之关联。袁枚突破了前人对于小说及小说家的看法,认为小说家是崇高的,创作小说不是卑下的行为,而是高尚的行为。小说是游戏,既是作者的游戏娱乐,又可愉悦读者,使情感得到各种刺激。志怪小说谈奇说怪穷尽天地间存在的各种变化,可以开阔视野,戏谑轻松的言谈也可以开启民智,剔除愚妄,惊骇恐怖的场景也可以震慑为恶之心。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中国传统整体性叙事思维的特征提出从整体到局部的结构研究思路。论文以《搜神记》作为分析的文本,旨在寻找中国传统叙事的结构类型与特点,对几种主要的结构方式从历时
在“ipad2新闻发布会”上,乔布斯的亮相,再次粉碎了他已病危的传言。这位苹果公司的灵魂人物,有着“iPhone和iPad之父”美誉的55岁男人,2004年患上了胰腺癌,自此,有关他性命只有几周的消息时不时见诸报端。胰腺癌因其凶险而有“癌中之王”之称,乔布斯却顽强与胰腺癌搏斗了6年,这得益于他病情的早期发现。  其实,由于胰腺癌早期缺乏敏感及特异性的诊断方法,不易被早期发现,而手术的病死率高,预后
赵和平《敦煌本(甘棠集)研究》是目前敦煌学界最新、最系统地研究敦煌写本《甘棠集》的着作,对《甘棠集》及其作者刘邺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以敦煌写本《甘棠集》影印本
如今,“吃得比猪差,干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成为了不少白领的真实生活写照。近几年来,“英年早逝”的事件是屡有发生。前不久,上海普华永道25岁女员工潘洁因过劳而突然病亡让人唏嘘不已,“过劳死” 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     累出来的病     “‘过劳死’,简单的解释就是超过劳动强度而致死。而国际医学界对它的普遍定义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