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杀菌剂的使用是植物病害防治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作为杀菌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抑制线粒体琥珀酸与泛醌之间的电子转移来阻断病原体的能量合成,最终达到抑菌效果。新型的SDHIs具有高效、广谱的杀菌活性,其结构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酰胺键、芳环酰基和芳环氨基或苄胺基。为创制结构新颖、高效的SDHIs,本文以琥珀酸脱氢酶(Organism:Gallus gallu)为靶标,结合SDHIs的结构特征,以3-二氟甲基-吡唑-4-羧酸为先导,运用分子对接技术,合理设计合成新型吡唑酰胺衍生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NMR、HRMS表征,并培养和解析了代表性化合物的单晶结构,同时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杀菌活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本论文结合SDHIs的结构特征,以3-二氟甲基-吡唑-4-羧酸为先导,前期设计285个化合物。所设计化合物结构的Ar基团包括萘环、苯环、吡啶、噻吩、呋喃、吡唑以及吡咯等。同时选取了烷烃和卤素作为Ar基团的取代基,烷烃包括甲基、乙基、乙烯基、异丙基、叔丁基、甲氧基、苯基、三氟甲基等,卤素分别选择选择氟、氯、溴等。本论文以琥珀酸脱氢酶为靶标,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最终筛选出32个打分相对较高、与SDH形成稳定构象的目标化合物,同时设计了相应的合成路线并进行合成。对接结果分析发现:化合物8n和8j具有最高的亲和力,表明它们可能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8n和8j通过范德华力相互作用被氨基酸残基(例如,Trp32,Arg43,Trp172,Trp173,Pro169)包围,并且8n和8j的联苯芳环和二氟吡唑环分别与Trp32和Tyr58能形成π-π堆积相互作用,从而增强了其与靶标的结合力,以上结果暗示着8n和8j具有高活性SDH抑制剂的潜力。本论文以4,4-二氟乙酰乙酸乙酯和甲基肼为起始原料,依次经甲酰化反应、氧化反应以及氯代反应得到3-二氟甲基-吡唑-4-酰氯;同时,采用SUZUKI反应将2-溴-5-氯苯甲醛和芳香基硼酸进行偶联,再与环丙胺进行加成、还原得到联苯胺结构。最后,3-二氟甲基-吡唑-4-酰氯与联苯胺酰胺化合成32个二氟吡唑-4-酰胺衍生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本论文于二氯甲烷/乙酸乙酯(20:1)溶剂中培养得到代表性化合物8s单晶(CCDC:1901752),利用Bruker SMART 1000 CCD衍射仪,经石墨单色化的MoKα(λ=0.71073?)射线衍射,在113(2)K下以φ-ω扫描方式收集得到8s单晶衍射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本试验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本论文利用生长速率法和茎叶喷雾法分别对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离体和活体的杀菌活性评价,在100μg/mL离体条件下,化合物8d对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率达100%,与对照啶酰菌胺相当;化合物8g、8j、8o-a及8u-a对Alternaria solani抑制活性超90%,尤其是8j和8u-a能完全抑制A.solani的生长,与对照啶酰菌胺相当;8a-b对Botrytis cinerea抑制活性高达100%。在50μg/mL浓度下,8j对A.solani的抑制率仍达90%,EC50为3.06μg/mL,与阳性对照啶酰菌胺相当。在10μg/mL浓度下,在番茄植株活体上8j对A.solani抑制效果达100%,与啶酰菌胺相同,由此,8j显示了良好的杀菌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