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辅助聚乙二醇催化酚羟基甲基化反应的研究

来源 :佳木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微波辅助条件下,选取邻(对)位单取代酚为原料,碳酸二甲酯为甲基化试剂,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作催化剂,合成相应的邻(对)位单取代苯甲醚,考察相转移催化剂催化活性,探索甲基化反应的影响因素,确定一系列邻(对)单取代苯甲醚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微波辐射的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萃取等方法合成一系列邻(对)位单取代苯甲醚,考察反应物投料比、辐射温度、辐射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工艺路线进行优化。产物经1H-NMR、13C-NMR进行结构确证。结果以PEG-400为相转移催化剂,在投料比为n(邻位取代苯酚):n(K2CO3):n(PEG-400):n(DMC)=1:0.65:0.4:9,微波辐射温度为90℃的条件下,经不同微波辐射时间,邻硝基苯甲醚的最佳收率为78.43%;邻溴苯甲醚的最优收率为69.56%;邻氯苯甲醚的最高收率为71.80%;邻羟基苯甲醚的最佳收率为76.83%;邻乙酰氨基苯甲醚的最优收率为84.67%。以PEG-400为相转移催化剂,在投料比为n(对位取代苯酚):n(K2CO3):n(PEG-400):n(DMC)=1:0.6:0.3:8,辐射温度85℃的条件下,经历不同辐射时间,对硝基苯甲醚的最佳收率为80.59%;对溴苯甲醚的最优收率为74.20%;对氯苯甲醚的最高收率为76.36%;对羟基苯甲醚的最佳收率为88.15%;对乙酰氨基苯甲醚的最优收率为85.34%。结论在微波辅助的条件下,以邻(对)位单取代酚为原料,碳酸二甲酯为甲基化试剂,聚乙二醇为相转移催化剂,成功地合成了相应的邻(对)单取代苯甲醚,且收率高,该方法无污染、安全性高、操作简单、耗能低等优点,符合有机合成绿色化学的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树立,成人继续教育地位的提升,成人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探索也日益丰富。但由于成人学习理论复杂多样,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完全捕捉到成人学习的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T波持续倒置及早期或晚期倒置T波正常化的决定因素。【方法】对283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连续观察。入选患者发病后24~36小时行心电图检
基于《微生物学》课程的知识内容零散、错综复杂等特点,应用案例式教学的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介绍了案例式教学中案例设计、课堂实施与效果评价等要点。案例式教学对于微生物教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学说从人类实践论出发,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把社会发展与人的活动、人的自由、人的解放紧密联系起来,把社会发展的持久源泉归结为人的活动的展开,把
以荷花、睡莲、水葱、千屈菜、凤眼莲5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为试验对象,研究了5种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对水体中总磷、总氮和氨氮的吸附能力和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
本文研究了重力为非饱和水分运动主要驱动力时,吸附溶质的宏观弥散度与孔隙介质统计特性和水力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弥散度随溶质运移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并逐渐趋于一
花生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花生秸秆产量巨大而且营养价值丰富,合理有效的利用花生秸秆不仅能提高农业附产值而且可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14个花生品种秸秆为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内毒素(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LI)发病中的影响。方法将30只条件相同的SD大鼠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经尾经脉注射1ml生理盐水;LPS组:经尾
以袋栽猴头菇为试材,研究了3种不同的发菌出菇方式对其出菇时间、形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出菇方式对猴头菇的发菌、出菇时间、菇形、大小等均有较大的影响;其中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