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对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寻找针灸治疗围绝经期抑郁障碍的循证学依据。2、开展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与口服艾司西酞普兰和安慰电针对照,评价电针治疗围绝经期轻中度抑郁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文献研究检索国内外各数据库,系统评价200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围绝经期抑郁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评价针灸治疗围绝经期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安全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等。确定中文检索词为“围绝经期抑郁障碍”or“围绝经期抑郁症”or“更年期抑郁障碍”or“更年期抑郁症”and“针灸”or“针”or“针刺”。中文数据库的检索对象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中国知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确定英文检索词为’climacteric depression’ or ’perimenopausal depression’ or ’perimenopause depression’.英文数据库的检索对象为“Pubmed数据库”、"Embase医药数据库”、"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ENTRAL)".使用Cochrane Handbook 5.2.0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使用RevMan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或描述性分析。2、临床研究(1)分组及盲法:招募受试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围绝经期轻中度抑郁障碍患者90例按照1:l:1的比例,采用中央随机的方法进行随机化,分为三组:电针组(1组)、药物组(2组)、安慰电针组(3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受试者、疗效评价者及统计分析人员施盲。(2)干预措施:①1组患者使用华佗牌一次性管针φ0.30×25mm(1寸).φ0.30×40mm(1.5 寸),φ0.30×50mm(2寸),φ0.30×75mm(3寸),SDZ-V型华佗牌电子针疗仪。选取关元、子宫、天枢、三阴交、合谷、太冲(均为双侧取穴)、百会、印堂穴。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天枢采用3寸管针、子宫和关元穴采用2寸管针,弹击进针,使针刺入穴位皮肤,去除套管,直刺达腹膜壁层,标准为患者感觉针刺局部揪痛感,医者手下抵触感。天枢和子宫不做手法,关元穴小幅度均匀提插捻转3次。双侧合谷、太冲、三阴交采用1.5寸管针,弹击进针,使针刺入穴位皮肤,去除套管,直刺1寸,小幅度均匀提插捻转3次,以局部酸胀得气感。百会、印堂采用1寸管针,弹击进针,去除套管,向后顶穴方向斜刺30度,进针0.5寸。百会与印堂、双侧子宫、双侧天枢穴针柄分别接电针仪导线,每次留针30min。电针仪参数为疏密波,频率为10/50Hz,电流强度为0.5~1.0mA。子宫穴、天枢穴处逐渐增大电流强度,以患者腹部轻微颤动为度。百会、印堂处逐渐增大电流,以患者感觉舒适,能承受为度。不连接电针仪的针每隔10min给予小幅度均匀提插捻转3次。每周3次,每次治疗间隔24小时以上,连续治疗12周,共36次治疗,要求在4周内完成至少10次,12周内完成30次方为有效观察病例。②2组患者固定于每天早餐后0.5h口服10mg(1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连续治疗12周。③3组患者使用华佗牌一次性管针Φ0.30×13mm(0.5寸)。所有穴位采用0.5寸管针,弹击使针尖没入皮肤3mm,去掉管套,上述穴位均不产生针感。然后横向连接电针仪特制电源线电极(特制电源线为中间电线剪断,外表如常;即电针仪显示接通状态,但实际无电流输出)于双侧天枢、子宫和百会、印堂穴处针柄上。告知患者是一种有效的轻微电流输入,可能感觉不到刺激,但电流是输出的。电针仪、选穴、电针仪参数设置及治疗周期同1组。(3)随访周期: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再随访12周。(4)观察指标与时点:①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分,在治疗前、第4周末、第8周末、第12周末、第16周末、第24周末评定,作为主要疗效性观察指标。②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评分,在治疗前、第4周末、第8周末、第12周末、第16周末、第20周末、第24周末评定,作为次要疗效性观察指标。③血清性激素水平:血清E2、FSH、LH水平、FSH/LH,在治疗前、治疗第12周末检测。④在治疗前,检测所有患者的血常规、小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AST/ALT/TBIL)、肾功能(BUN/Cr)。2组患者在第12周末复查肝功能(AST/ALT/TBIL)、肾功能(BUN/Cr),随时记录不良事件,作为安全性指标。⑤1组与3组每次治疗时记录电针相关安全性评价,作为安全性指标。(5)统计方法: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分类资料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符合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者,使用F检验;不符合者,使用秩和检验,多组比较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样本间比较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于重复测量的数据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多组数据的两两比较,使用Bonferroni法调整检验水准。结果:1、文献研究按照检索策略和文献筛选方法,共检索到相关研究文献355篇,其中中文文献281篇,英文文献74篇。通过阅读文献的标题、摘要、全文,分析其随机方法,干预措施,评估偏倚风险后,纳入27篇文献,共2264例病例。结果显示在总有效率方面,针灸疗效可能优于药物,OR=1.36,95%CI[1.02,1.81],Z=-2.08,P=0.04<0.05。其中针刺与抗抑郁药物疗效相当,OR=-0.93,95%CI[0.67,1.30],Z7=-0.40,P=0.69>0.05;针灸优于激素治疗,OR=3.20,95%CI[1.41,7.24],Z=2.79,P=0.005<0.01。针刺优于抗抑郁药物与激素结合,OR=2.12,95%CI[1.18,3.83],Z=2.50,P=0.01<0.05。针药结合优于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OR=2.82,95%CI[1.26,6.30],Z7=2.53,P=0.01<0.05。在KI评分方面,药物组优于针灸组,OR=2.62,95%CI[-4.18,-1.06],Z=3.28,P=0.001<0.01。2、临床研究经过12周的治疗期和12周的随访期,三组患者共脱落5例,脱落率5.56%。其中1组脱落0例,2组脱落3例,3组脱落2例。脱落患者的数据和完成临床试验研究的患者数据一起纳入统计分析。(1)治疗前情况比较治疗前,三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所处围绝经期分期、合并其他疾病、卵巢子宫病史、婚姻状况、过敏史、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分、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评分、FSH、E2、LH、FSH/LH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HAM-D17量表三组均能降低HAM-D17量表总分。在随访期,三组评分均有所回升,但1组的回升速度最慢,3组的疗效无持续性。三组间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时间因素、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P均=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与治疗前水平比较,从第4周末起至第24周末,1组组内和2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组在第8周末和第12周末(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余时点,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033)。组间比较,从第4周末至第24周末,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组和2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167),但2组的减分值多于1组;1组、2组分别和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MENQOL量表①总分三组均能降低MENQOL量表总分。在随访期,1组评分继续减少,2组和3组评分均有所回升,3组的疗效无持续性。三组间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时间因素、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P均=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与治疗前水平比较,从第4周末起至第24周末,1组组内和2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2);在第8周末、第12周末,3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时点,3组组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024)。组间比较,在第4周末,三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52),从第8周末起至第24周末,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P=0.005,P=0.000);从第4周末至第12周末,1组和2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167),但1组的减分值多于2组,从第16周末至第24周末,1组和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从第8周末至第24周末,1组和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2,P=0.000);从第4周末至第24周末,2组和3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O.0167)。②血管舒缩症状三组均能降低MENQOL量表血管舒缩症状评分。在随访期,1组评分继续减少,2组和3组评分均有所回升,3组回升至治疗前水平。三组间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时间因素、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P均=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与治疗前水平比较,从第4周末起至第24周末,1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2);第4周末,2组内组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03),从第8周末至第24周末,2组内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2);从第4周至第24周末,3组组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在第4周末,三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84),从第8周末起至第24周末,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P=0.001,P=0.000);从第4周末至第16周末,1组和2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167),但1组的减分值多于2组,从第20周末至第24周末,1组和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2);从第12周末至第24周末,1组和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0);从第8周末至第16周末,2组和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O.001,P=0.006)。③心理社会症状三组均能降低MENQOL量表心理社会症状评分。在随访期,1组评分继续减少,2组和3组评分均有所回升,但2组的回升速度较慢,3组的疗效无持续性(P>0.0033)。三组间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时间因素、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P均=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与治疗前水平比较,从第4周末起至第24周末,1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2);第4周末,2组内组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03),从第8周末起至第24周末,2组内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2);第8周末、第12周末,3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其余时点,3组组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在第4周末,三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35),从第8周末起至第24周末,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4,P=0.000);从第4周末至第12周末,1组和2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167),但1组的减分值多于2组,从第16周末至第24周末,1组和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0);从第8周末至第24周末,1组和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0);第20周末,2组和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13),其余时点,2组和3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167)。④生理状态三组均能降低MENQOL量表,心理社会症状评分。在随访期,三组评分均有所回升,但1组的回升速度最慢,3组的疗效仅持续到16周末。三组间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时间因素、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P均=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与治疗前水平比较,从第4周末起至第24周末,1组和2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从第4周末至第16周末,3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其余时点,3组组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从第4周末起至第24周末,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00);从第4周末至第12周末,1组和2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167),但1组的减分值多于2组,从第16周末至第24周末,1组和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1,P=0.000);从第4周末至第24周末,1组和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0);从第16周末至第24周末,2组和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余时点,2组和3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167)。⑤性生活1组和2组均能降低MENQOL量表性生活评分。3组的评分在治疗前水平波动。在随访期,1组的评分继续减少,2组和3组评分均回升至治疗前水平。三组间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时间因素、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P均=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与治疗前水平比较,从第12周末起至第24周末,1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从第4周末至第24周末,2组和3组组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从第4周末起至第16周末,三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0周末、第24周末,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P=0.030);在第24周末,1组和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其余时点,1组和2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167),但1组的减分值多于2组;从第4周末至第24周末,1组和3组比较,2组和3组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167)。(4)血清性激素在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FSH、E2、LH、FSH/LH)水平,1组组内比较,FSH、E2、LH均降低,FSH/LH增高,P=0.452,P=0.059,P=0.091,P=0.628;2组组内比较,P=0.371,P=0.065,P=0.679,P=1.000;3组组内比较,FSH、LH均降低,E2、FSH/LH均增高,P=0.463,P=0.849,P=0.393,P=0.540,三组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善。治疗后三组间比较,P=0.809,P=0.799,P=0.889,P=0.585,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5)总有效率治疗后,1组痊愈7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2组痊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29%;3组痊愈2例,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46.43%。三组间比较,P=0.002。1组与2组间总有效率比较,P=0.643,总有效率相当。1组和2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3组(P=0.007,P=0.001)。(6)安全性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正常。1组和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和83.33%。1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2组(P=0.000)。结论:1、本课题文献研究发现,针灸(包括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障碍的总有效率可能好于药物治疗,且不良反应少,但目前的证据等级低。2、本课题临床试验研究发现,电针能显著改善围绝经期轻中度抑郁障碍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且电针疗效的持续性好,不良反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