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外交策略变化与思考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无论国际形势,还是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政治多极化和经济一体化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各国都把发展经济和提高综合国力作为主要任务,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两大主题。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现代化建设步伐越来越快。同时,我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在外交领域,取得了很大成绩。从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都是基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这一出发点,围绕“现代化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对我国的外交策略进行了科学、客观的分析与思考,并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外交政策。本文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外交实践的伟大成果,着重论述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外交策略,阐述了我国外交发展的变化特点。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前夕,中央主要媒体和地方知名媒体、新媒体都在深情介绍一位在抗击2016年全球最强台风“莫兰蒂”中因公殉职的基层干部——庄里村党支部书记周炳耀。新媒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我国国有资产经营中处于重要地位,如何完善国有控股上
人们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已达成共识,而在知识产权的初始权利归属上却分歧严重。本文首先对我国职务发明情况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大量统计数据发现我国职务发明权利分配制度存在
2009年9月15日,一项由41个国家500多个医疗中心参与的大型临床研究结果在北京公布。这项抗高血压药物对房颤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的评估研究(ACTIVE-I)显示,早期应用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