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在全球规模的商用,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已经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国际电信联盟ITU预计5G主要有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大规模机器通信和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增强移动宽带是对传统4G系统性能的强化,而大规模机器通信和高可靠低时延通信是5G新拓展的场景,用来重点解决传统移动通信无法很好支持的物联网业务。为了适应未来新型的物联网业务以及移动互联网业务,5G还应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适应多样化的用户需求。大规模MIMO技术作为5G的关键技术之一将数倍提升多用户系统的频谱效率,对满足5G系统容量与速率需求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OFDM是4G系统的核心技术,但在5G的一些场景中却不再适用,为此5G系统有必要引入新的多载波技术。链路自适应技术作为提高系统整体性能的有效手段在以往通信系统中得到普遍适用。本文在大规模MIMO和新型多载波技术的基础上,研究面向5G链路自适应技术。首先,本文阐述了 5G的研究背景及意义,5G中的关键技术及链路自适应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较为详细的介绍大规模MIMO技术原理和OFDM、FBMC、UFMC这三种多载波技术的技术原理和优缺点。并在第二章最后介绍了面向5G链路自适应技术。接着针对面向5G的大规模MIMO-FBMC下行多用户移动通信系统,对于系统中的天线和子载波资源分配问题,在文中的第三章提出一种基于QoS速率需求的链路自适应方法,该方法考虑系统中用户存在多种不同的QoS速率需求,在尽可能满足所有用户不同QoS速率需求的前提下,最小化基站端使用的天线数和最大化系统的频谱效率。该方法假设基站端拥有所有用户理想的CSI,通过预先在系统中建立子载波分配表格,使得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QoS速率需求和地理位置信息直接查表获得所需子载波数,再根据所需子载波总数确定基站端天线。所提方法计算少,便于应用。最后在文中的第四章中,针对4GLTTDD帧结构中相对固定的配置方式,不能适应5G多样化业务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将控制面和数据面分离的TDD帧结构,该帧结构能够实现快速的信令交换,能够灵活伸缩传输数据长度,在此帧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自适应帧长方法,该方法在满足业务时延要求的前提下,能够有效的提升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