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中段结石不同手术方式的比较

来源 :南昌大学医学院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ne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性评价传统开放手术、ESWL、URL、RLU四组间的手术疗效、安全性;寻找处理输尿管中段结石的最优治疗方式。方法:本研究收集我科自2001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7例输尿管中段结石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将采集的数据根据不同的操作分成四组。术前均完善腹部X平片、泌尿系彩超、泌尿系CT等相关检查,以便确定该患者的结石位于输尿管中段,即骶髂关节上下缘之间。从我们医院搜集输尿管中段结石患者的资料,统计数据使用SPSS18.0进行分析,对在不同手术方式下输尿管中段结石的一次治疗成功率、术后4周结石清除率、效率商、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等指标行回顾性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完全随机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两两比较应用t检验结果:A组患者21例,B组23例,C组25例,D组28例,一次治疗成功率分别为100%、65.2%、88%、96.4%。14例患者术后出现3类并发症,但是无严重并发症如感染性休克、脓毒血症等并发症出现。一次碎石成功率方面,ESWL组低于开放组(χ2=8.93,P<0.05),ESWL组低于RLU组(χ2=8.46,P<0.05),ESWL组与URL组无差别(χ2=3.52,P>0.05),RLU组与开放组间无差别(χ2=0.77,0.5<P<0.75),开放组与URL组无差别(χ2=2.69,0.1<P<0.25),RLU组与URL组无差别(χ2=1.34,0.1<P<0.25);术后4周结石排净率方面,ESWL组低于开放组(χ2=11.22,P<0.05),ESWL组低于RLU组(χ2=9.88,P<0.005),ESWL组低于URL组(χ2=6.07,0.01<P<0.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开放组与RLU组无差异(χ2=0.00,P>0.9),开放组与URL组无差异(χ2=0.112,0.5<P<0.75),URL组与RLU组无差异(χ2=1.141,0.1<P<0.25);四组间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别(χ2=5.135,P>0.05);四组间手术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ESWL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其余三组,但其他三组间的手术时间无明显不同(P>0.05);四组效率商分别为1、0.4、0.79、1。结论:1.对于骶髂关节上下缘之间的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处理,ESWL虽然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但结石清除率较差,患者时常要接受重复治疗及联合其他术的治疗,针对简单输尿管中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可以做为首选,但对于复杂的输尿管中段结石来说,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可不予尝试,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期,影响肾功能的恢复。2.对于骶髂关节上下缘之间的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处理,经尿道输尿管镜术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但因为该术式要在麻醉下进行,并且要住院治疗,我们可以将其用来作为ESWL的辅助治疗,将ESWL和URL联合起来,达到一个相辅相成的手术模式。3.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术有较高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效率高达100%,但因其相对于ESWL、URL术组来说,创伤较大、手术费用较高、一般可不予以首选,对于部分行经URL术及ESWL术均失败的输尿管中段结石是一种安全有用的补救手术方式。4.开放手术尽管有100%的一次结石清除率、效率商为1、并发症少等优势,但其给患者带来的手术打击较大,跟现如今泌尿外科追求的微创理念格格不入。只有在ESWL术式、URL术式、RLU术式都不能进行的情况下,传统开放切开取石术才可以选用。5.对于输尿管中段结石来说,临床治疗的手术方法多样,对于泌尿外科医生来说,给患者选择哪种手术方式,还取决于我们医生的临床经验和该医院的设备及治疗环境,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争取给患者带来最大收益。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洛沙坦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内皮功能失调的保护作用;目的:评估洛沙坦对高脂血症兔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时,AngⅡ通过AT受体对血管结构和功
目的:通过对子宫腺肌病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14-3-3ζ、雌激素β受体(estrogenreceptor beta, ER-β)与孤儿核受体类固醇生成因子1(steroidogenic factor-1, SF-1)基因启动子区
目的:淋巴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淋巴瘤的发病率处恶性肿瘤的前10位之内,同时,也处于恶性肿瘤死亡的前10位。EB病毒是已知的肿瘤相关病毒,其感染与多种淋巴瘤的发生、发
目的:测定肾病综合征患儿血AT-Ⅲ活性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并探讨小剂量肝素对其影响.方法:对57例肾病患儿用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发病期、缓解期血AT-Ⅲ活性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其
目的:探讨下腰椎管(L4-S1)狭窄症患者临床表现与病变节段椎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体格检查、CT影像学检查
该文研究旨在筛选并鉴定重症肌无力的相关基因以及探讨MG与HLA-DRBI等位基因的关系.首先测定由差别显示PCR(DDPCR)获得的,来自于正常人骨骼肌的2条cDNA差异片段(暂命名为N9,N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