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培育结合双亲高粱—苏丹草优良性状的饲用作物新品种,利用雄不育系高粱11A、314A、13A分别与黑壳苏丹草、白壳苏丹草、棕壳苏丹草进行杂交获得了9个种间杂种F1代,通过田间种植、选择得到了F2和F3代。本试验对F1~F3代的生育、产量、光合性能、染色体构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酶谱表型等主要特性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11A、314A、13A与苏丹草9个杂交组合F1代植株生长茁壮、光合能力强,株高343~369cm,单株分蘖数6.0~9.0个,鲜草产量较各自父本增产11.37%~32.73%,超亲优势12.83%~48.68%,穗型呈双亲中间型,种子活秆成熟,生育期126~137d,花粉可育率在91%以上,自然结实率62.34%~68.75%。②杂种F2群体性状分离,生育期比F1延长6~12d,单株分蘖数略有下降,花粉育性有所降低。③11A与苏丹草的3个杂种F3中有14个株系表现突出,314A×黑壳苏丹草F3和13A×棕壳苏丹草F3育种潜力大;F3各入选株系(或群体)鲜茎叶中的氰化物含量为15.1~29.4 mg/kg,糖锤度为4.0%~5.2%。④各杂交组合F1、F2的PMCMⅠ染色体均能正常配对,染色体构型为2n=2x=10Ⅱ,棒状二价体频率高于双亲。⑤各杂交组合F1抽穗期及F2分离穗型的POD酶谱表型差异可作为后代优良株系选择的遗传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