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文献综述、麻子仁丸方证研究和麻子仁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实验研究。1文献综述比较系统的总结麻子仁丸在临床各科中的应用,并对本方的现代药理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系统地总结了西医对慢传输型便秘的病机病理解释,并对中西医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进行了总结和归纳。2汤证研究麻子仁丸见于《伤寒论·阳明病篇》,由于条文叙述简略,对病机没有明确的阐释,历代医家持有不同的观点。后世医家在实践过程进一步发展了麻子仁丸的应用,扩大了其临床应用范围。本文在总结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于麻子仁丸方证之发病过程、病因病机、立方本旨等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并进行初步阐述。3实验研究3.1目的研究麻子仁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机理,观察本方对结肠肌电、结肠组织的c-kit基因表达水平、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等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麻子仁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3.2方法采用复方地芬诺酯复制大鼠便秘模型,观察麻子仁丸对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作用。根据文献所提供的方法测定麻子仁丸对大鼠结肠肌电的影响,用RT-PCR法测定实验大鼠结肠组织的c-kit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用放免法测定实验大鼠血清中(VIP)、P物质(SP)含量的影响。3.3结果麻子仁丸能明显提高实验大鼠结肠慢波振幅,表明这可能是麻子仁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机制之一。其对大鼠结肠慢波频率的改变不明显。麻子仁丸对实验大鼠c-kit基因表达水平并无明显改变。麻子仁丸能提高实验大鼠P物质的含量,但无统计学意义。同样,其对实验大鼠VIP含量无明显改变。3.4结论麻子仁丸可以明显提高结肠肌电慢波振幅,增加结肠的肠蠕动,从而达到其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麻子仁丸可以提高结肠中P物质的含量,但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因为实验例数过少所致,此需要以后大样本实验来进一步证实。麻子仁丸对结肠肌电慢波频率、c-kit基因表达水平以及VIP含量有无影响,需待以后大样本实验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