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郁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肝郁气滞型临床观察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解郁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肝郁气滞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验,为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有效性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本研究将80例轻、中度根据中医辨证论治为肝郁气滞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采用临床随机、平行对照、开放性试验方案,按就诊先后单纯随机化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 40 例,对照组 40 例。治疗组受试者予以解郁丸。对照组:患者规范管理+丹栀逍遥胶囊,1.8g,2 次/d,口服。治疗组:患者规范管理+解郁丸,4g,3次/d,开水冲服。治疗 12周后分别给予 HAMD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评分及中医证候单项积分变化比较。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比较:抑郁积分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 90.0%;对照组有效率 82.5%;两组经 Mann-WhitneyU 检验,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控制抑郁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有效率 62.5%;对照组有效率 52.5%;两组经 Mann-WhitneyU 检验,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相当。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 90.0%;对照组有效率 80.0%;两组经 Mann-WhitneyU 检验,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风后抑郁肝郁气滞型患者两组评分比较:HAMD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组内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HAMD评分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在改善患者HAMD评分方面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组内经配对 t 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在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组内经配对 t 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在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单项症状积分变化比较:治疗前两组各单项症状在α=0.05水准上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单项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仅胁肋胀痛症状较治疗前改善(P<0.05)。两组间各项单项症状差值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在改善患者胁肋胀痛、腹胀嗳气及不思饮食等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具有疏肝解郁、养心安神之功的中成药解郁丸能改善轻、中度PSD患者的 HAMD(24 项)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单项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副反应少,疗效确切。
其他文献
背景   脑水肿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上采用的诸如渗透性疗法,颅脑减压手术等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众多报道已指出水通道蛋白
目的:观察非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NAS)视觉模式P300的波形特点,对比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群P300波幅与潜伏期差异,总结NAS患者视觉P300的特点,参照生物标记或内表型理论深入探讨。 
目的:本研究在《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发布)及《糖尿病肾脏疾病中医诊疗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对糖尿病肾病的规范化辨证标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