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因素对牙周膜干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学特性的影响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在干细胞治疗,组织工程与再生领域中广泛应用。但是年龄对人牙周膜干细胞的生物学和免疫学特性的作用影响尚待明确。研究方法:1.根据患者年龄分为年轻组(19-20岁)及年老组(35-50岁),采用组织块法体外分离培养不同年龄组的牙周膜干细胞。2.检测两组牙周膜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差异:通过流式细胞术比较两组牙周膜干细胞的表面分子(Stro-1,CD146,CD31和CD45)表达的差异;通过CCK-8及EdU染色法比较两组牙周膜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通过Annexin V-PE/7-ADD染色比较两组牙周膜干细胞凋亡能力的差异;将两组牙周膜干细胞同期行成骨及成脂诱导,7天后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及活性定量测定,21天后进行茜素红染色及定量测定,14天后进行油红O染色及定量测定,以比较两组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及成脂分化潜能的差异。3.检测两组牙周膜干细胞免疫学特性的差异:通过流式细胞术比较两组牙周膜干细胞的表面分子(HLA-Ⅰ,HLA-Ⅱ DR,CD80和CD86)表达的差异;将两组牙周膜干细胞分别与异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共培养,并通过五种不同的共培养方式,用EdU染色法比较分别与两组牙周膜干细胞共培养过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通过Annexin V-PE/7-ADD染色比较分别与两组牙周膜干细胞共培养过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水平的差异。4.探究两组牙周膜干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学特性差异的潜在机制: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比较两组牙周膜干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通过qRT-PCR及Western-blot技术验证两组牙周膜干细胞中的高差异表达的基因和蛋白。研究结果:1.成功分离培养两组牙周膜干细胞,分为年轻组(YPDLSCs)及年老组(APDLSCs)。2.APDLSCs的生物学特性较YPDLSCs明显变弱:APDLSCs中Stro-1和CD146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YPDLSCs;APDLSCs的增殖能力明显弱于YPDLSCs;APDLSCs的凋亡水平较YPDLSCs明显升高;成骨诱导7天后,APDLSCs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较YPDLSCs显著降低,成骨诱导21天后,APDLSCs的的矿化结节生成量较YPDLSCs明显减少,成脂诱导14天后,APDLSCs的脂滴形成数量及大小较YPDLSCs明显变少,即APDLSCs成骨及成脂分化潜能明显弱于YPDLSCs。3.APDLSCs 的免疫学特性较 YPDLSCs 明显变弱:HLA-Ⅰ、HLA-Ⅱ DR、CD80和CD86的表达率在APDLSCs与YPDLSCs中无统计学差异,APDLSCs与YPDLSCs均表达低免疫原性;APDLSCs与YPDLSCs均能抑制异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但APDLSCs的免疫抑制能力弱于YPDLSCs;分别与APDLSCs和YPDLSCs共培养过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凋亡水平无统计学差异。4.基因芯片结果显示,APDLSCs与YPDLSCs相比,免疫相关基因(CCND3和RC3H2)的mRNA表达上调,成骨相关基因(Runx2,ALP,COL1A1)、成脂相关基因(PPARγ2)、以及其他免疫相关基因(CXCL12,FKBP1A,FKBP1B,NCSTN,P2RX7,PPP3CB,RIPK2,SLC11A1 和 TP53)的 mRNA表达下调。q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证实了 APDLSCs与YPDLSCs相比,成骨及成脂相关基因和蛋白(RUNX2,ALP,COL1A1和PPARγ2)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免疫相关基因和蛋白(CCND3)的表达水平增高最为显著。结论:年龄对牙周膜干细胞的生物学和免疫学特征具有重要影响,年轻组牙周膜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及免疫抑制能力明显优于年老组牙周膜干细胞。这项实验结论提示我们在用牙周膜干细胞治疗牙周炎或牙齿再生时,应尽量选择来自年轻个体的牙周膜干细胞。除此之外,我们应注意年轻个体的牙周膜干细胞的储存,以供衰老后有临床治疗需要时使用,或供其他需要牙周膜干细胞异体移植的老年人使用。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臭氧(Ozone,O3)是具有鱼腥味的一种强氧化性气体,分为平流层O3和对流层O3。对流层O3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由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通过光
钾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须元素,可以提高植物的耐寒性和耐旱性,马铃薯作为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是喜钾植物,所以研究马铃薯吸收钾素的生理机制对提高其产量、合理利用资源都有积极意义。以马铃薯费乌瑞它脱毒组培苗为实验材料,通过水培实验,设置5个钾素水平来研究不同钾素浓度对马铃薯幼苗生长势、光合代谢、膜透性和保护酶系统、渗透调节物质、钾素含量及钾转运体KU和和KUP7基因表达量的影响。试验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在水培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环氧酶(COX)的抑制剂,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和抗风湿作用,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COX有三种亚型,即COX-1、COX-2和COX-3。其中,COX-2选择性抑制剂因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而广泛使用。研究表明,使用COX-2抑制作为止痛药时会影响骨代谢,如骨折愈合延缓、骨强度降低等,目前尚无有效方法克服这种不良反应。有效克服COX-2抑制剂对骨代谢的副作用,对于提高骨科相
森林景观特征与树木谱系多样性的耦合关系研究有利于揭示景观动态变化对植物多样性的指示作用,进而可以通过景观层面的调节和优化实现对树木多样性的保护。本研究以东北低城
王尔敏(1927-),河南周口市人,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南港学派的代表人之一。研究领域甚广,成果颇丰。王尔敏先生的史学研究中充溢着史学自觉与史学自信。从史学自觉与史学自信切入探讨王尔敏先生的史学研究,先生对于郭廷以、沙学浚、刘广京等师长辈们的传统治史方法的继承,对传统史学的高度认可而衍生了民族自信;先生宗仰传统、以单一概念为中心的研究路径、重视非主流、语言表达富
种子的休眠特性是影响小麦穗发芽抗性的一个主要因素。ABI5和ABI3作为ABA的信号转导因子对种子的成熟和萌发起调控作用,在干燥耐受机制的建立与胚胎的休眠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从小麦品种周8425B中扩增了TaABI5全长序列,共获得ABI5基因的16个多拷贝序列,分别命名为TaABI5-A1,TaABI5-A2,TaABl5-A3,TaABI5-B1,TaABI5-B2,TaABI5
替米考星是畜禽专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替米考星难溶于水,味苦,呈碱性,生物利用度低。替米考星在兽医临床上主要通过拌料给药治疗疾病,由于动物患病时易
本报告是在翻译王蒙的短篇小说《山中有历日》的过程中撰写而成。通过一个主人公之间所发生的故事,王蒙先生意在向读者展示山区所发生的巨大改变,山区人民生活的极大改善以及
作为重要的粮食与饲料作物,玉米(Zea may L.)在保证世界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籽粒是玉米产量最重要的构成因子,而籽粒灌浆速率的高低和灌浆持续
【背景】肝脏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最主要的转移部位,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现阶段丰富的治疗手段及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疗策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