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不同的程度副词以及句末语气词的语义特征、感情色彩、量级标准等方面的差异,程度副词与句末语气词的组合搭配具有不同的选择,例如程度副词“太”与句末语气词“了”组配、“怪”与“的”组配。在这种相互选择、相互对比的过程中,“太……了”、“怪……的”逐渐固定下来,形成稳定而牢固的结构,并表现出其特有的语法功能。我们发现,程度副词“太”、“怪”与句末语气词“了”、“的”共现而形成搭配组合“太……了”、“怪……的”是程度副词“太”、“怪”修饰形容词作谓语的时候的基本形式。然而“太……了”、“怪……的”结构中的“了”、“的”并不是强制性成分,根据语境以及语用的需求我们可以进行共现或是不共现的选择。当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作谓语的时候,结构中的句末语气词“了”、“的”可以认作是语法单位层面上的后附成分,存在共现与不共现两种情况。句末语气词“了”、“的”与程度副词不共现而形成的“太……”、“怪……”是比较少见的形式,且一般需要依托在复句中,以复句中的小句部分而存在。此外,在对于程度副词与句末语气词的共现与不共现这两种现象的否定形式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发现不同的程度副词的对立分布情况下,在表达否定意向的时候,其外在形式各有不同,语义指向也略有区别。为了考察程度副词“太”、“怪”等程度副词与句末语气词“了”、“的”共现产生的原因,我们将对固定的搭配组合“太……了”、“太……”、“怪……的”、“怪……”内部机制的形成进行研究。我们认为,从说话人为表达对形容词的程度大量的主观感慨的偶然搭配组合,而后发展为比较固定的结构范式,“太……了”与“太……”两者之间差异的形成主要是受到完句理论、句子有界化、时体对应性这三种因素的影响,而“怪……的”、“怪……”两者之间差异则主要是由凸显表达需要以及焦点理论两种动因造成的。而“太……了”结构与“怪……的”结构的差异生成的原因则主要在于认知结构以及语用上,从认知上看,当“主观等级量>心理参照量”时,使用“太……了”句式,而当“主观等级量<心理参照量”时,使用“怪……的”句式;而从语用上看,当主要表达变化语义的时候,使用“了”,也就是“太……了”句式,而当为了表示凸显或是强调程度副词的时候,使用“的”,也就是“怪……的”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