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受到高原特殊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塔拉滩是共和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受风沙灾害严重的生态脆弱区。塔拉滩草原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共和盆地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近年来,塔拉滩地区的生态状况不断恶化,干旱少雨、风沙灾害、过度放牧等造成草原退化、质量下降。该地区通过开展人工造林、封沙育草、设置沙障、围栏封育等工程措施,逐步遏制了沙化土地的扩展,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论文以塔拉滩地区为主要研究区域,选择塔拉滩地区固沙草+针茅群落、芨芨草群落、川青锦鸡儿群落三种典型草场,调查各草场不同封育方式和放牧强度下草场的群落结构和土壤因子,分析不同条件下草场物种多样性、植物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说明各群落类型对封育方式和放牧强度的响应,为今后继续开展沙化土地治理工程提供指导和参考。论文得到以下结论:(1)研究区域内,植被种类约34种,分属13科,菊科、禾本科和豆科为优势种。多年生地上芽植物是群落中优势生活型。(2)在围栏封育等治沙工程实施后,草场质量有明显提升,群落物种多样性增加,土壤质量得到一定恢复,生物量等指标变化明显,说明围栏封育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抑制沙化土地继续恶化,并逐步改善草场质量,提高草场生产力,对塔拉滩草原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3)通过对各草地类型群落特征和土壤因子的分析表明:各项指标间的关系大致为,完全封育优于封育放牧,封育放牧优于长期放牧。但是个别指标也存在一定差异。结合当地条件,对退化严重草场应采取前期完全封育,然后逐步改为封育与放牧相结合的管理方式。(4)在草地恢复与改善过程中,植被特征与土壤因子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植被的回复为土壤提供改善的物质基础,土壤质量的提高也进一步推动了植被的生长与演变。在采取合理的治沙工程后,塔拉滩的生态环境可以得到整体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