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秒激光诱导产生纳米颗粒的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un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颗粒由于其独特的形状和性能特征,在多个领域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使用飞秒激光产生纳米颗粒的方法具备快速稳定和可控的特点,已经成为制备纳米颗粒的先进手段之一。其中激光诱导前向转移技术,能够实现金属薄膜的微量物质转移,在基底上产生纳米颗粒。本文在此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了重复频率相对较高的光子晶体光纤激光器作为加工光源,对大面积、高效率产生纳米颗粒进行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本论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研究了使用重复频率为50 MHz的光纤飞秒激光器,诱导金属铜膜产生纳米颗粒。实验利用激光诱导前向转移技术,对比了点阵加工和线扫描两种不同加工手段的实验效果,对激光功率,扫描线间隔等因素对纳米颗粒产生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和机理分析。最终根据实验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本实验条件下产生最理想纳米颗粒的最佳条件,对其他高重频产生纳米颗粒的研究起到了参考指导作用。二、在50 MHz的实验经验和理论基础上,使用重复频率为500 KHz的光纤飞秒激光器进行铜膜材料转移,形成纳米结构薄膜的实验研究。通过控制飞秒激光光源参数,实现不同纳米结构薄膜的获取。首先在功率较低时,能够得到纳米团簇;随着功率升高,团簇尺寸变大;到达一定功率时,出现纳米线结构。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探讨了飞秒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时发生的物理过程。利用该机理,对20 nm,40 nm,200 nm三种厚度的铜膜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获得了产生纳米团簇和纳米线结构薄膜的最佳条件。在探讨了飞秒激光与物质作用机理的同时,也为未来大规模生产纳米结构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长期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植物个体矮小化是导致天然草原退化、生产力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破解矮小化形成和维持的分子机制,对恢复和提高草原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草
近20年,多维度、全方位的金融创新不断为资本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其中包括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机制创新、风险管理工具创新等。而较为重要的是卖空机制的引入,卖空机制是金融体
柠檬酸钠是柠檬酸盐类重要产品之一,用途广泛,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固定床离子交换法生产柠檬酸钠,该方法提取率低、产品质量差,尚未工业化。基于此,本文首先通过树脂选型与单
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常见的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影响的地质灾害。在山区沟谷常有泥石流,而这些地方常聚居大量居民。不仅在陆地山区有泥石流现象存在,
作为新生代生物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经过不断完善与改进,以其靶标特异性和广泛适用性被用于医药与畜牧生产研究中,我们实验室利用ZFN技术成功使梅山猪的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
人脸识别是模式识别及图像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目前人脸识别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本文主要研究人脸识
本论文题目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中上扬子重点区海相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及选区评价”的子课题“中上扬子重点地区油气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项目编号:1212011220750-0
雷达通过发射宽带信号可以获得目标的高分辨一维像,然而一维距离像本质上是目标散射点在雷达视线上的投影分布,所以一维距离像携带的信息不够充分且对目标的姿态变化敏感。但
利用光催化剂进行光催化水分解产氢,将太阳能转化为氢燃料,是一种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潜在解决方案。设计能同时吸收可见光和高迁移率的光催化剂一直是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的
近年来,随着工程领域的地下空间开发不断走向深部,矿山开采深度达到1000m以下,水电工程中锦屏引水隧洞的最大埋深为2525m。随着这些工程的相继出现,带来了高地温、高地压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