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低强度抗阻训练对游泳运动员下肢肌肉激活的影响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8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究加压低强度抗阻训练对游泳运动员下肢肌肉肌纤维募集及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影响。研究方法:实验对象选取12名北京市游泳队队员(年龄:18.3±3.28岁,身高:180.75±5.38cm,体重:73.41±8.70kg),实验方案为随机交互设计,实验结果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分析,每名受试者共需进行3次抗阻训练干预,每次干预间隔72小时,在每天同一时间进行。3次干预方案分别为:高强度抗阻训练组(HRT):90%1RM(共5次,每次间隔60s);低强度抗阻训练组(LRT):30%1RM(30+20次,组间间隔60s);加压低强度抗阻训练组(BFR-LRT):下肢加压结合30%1RM(捆绑压40mmHg,充气压200mmHg,30+20次,组间间歇60s),每次负重半蹲干预前后分别测试下蹲跳(CMJ)高度(干预后恢复第8分钟测试)、游泳出发时后支撑腿膝关节屈伸最大等长自主收缩(MVC)力量(干预后恢复第10分钟测试),并且采集MVC和负重半蹲过程中股内侧肌、股直肌以及游泳出发时后支撑腿股二头肌这五块肌肉表面肌电的均方根值(RMS)。研究结果:三种方案干预后:(1)仅BFR-LRT组CMJ高度显著提高(P<0.05),其他两组训练后CMJ高度差异不显著(P>0.05);(2)BFR-LRT组屈膝MVC力量显著增加(P<0.05);(3)BFR-LRT组后支撑腿伸膝MVC时股直肌RMS显著提高(P<0.05),其他两组各肌肉RMS均无明显提高(P>0.05);(4)在HRT训练过程后期,后支撑腿股二头肌RMS显著增加(P<0.05);在LRT训练过程后期,左腿股内侧肌RMS显著增加(P<0.05);在BFR-LRT训练过程后期,左腿股内侧肌、右腿股直肌、后支撑腿股二头肌RMS均显著增加(P<0.05);(5)训练过程中,LRT与BFR-LRT组各肌肉激活程度并无显著差异(P>0.05),BFR-LRT组左股直肌、右股内侧肌、右股直肌激活程度显著低于HRT组(P<0.05)。结论:加压低强度抗阻训练对游泳运动员下肢肌肉激活具有积极作用,90%1RM负重半蹲并不适于诱导游泳运动员下肢产生后激活增强效应。
其他文献
目的:初步探讨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归纳其核心病机,有效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方法,纳入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脑病专科门诊的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100例患儿,根据朱文锋《证素辨证学》中“证候辨证素量表”,制定临床调查表,搜集患儿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情况及相关证素等资料,录入Excel表格,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