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麻醉联合前房麻醉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MSICS)中的应用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zh508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表面麻醉联合前房麻醉与单纯表面麻醉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Manual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MSICS)中的应用效果。验证表面麻醉联合前房麻醉更加适合MSICS手术的假设。   方法:本试验为前瞻、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连续录入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来我院行MSICS的白内障患者300例(性别、年龄不限),完全随机分为:1.对照组(表面麻醉+前房注射平衡盐液),2.实验组(表面麻醉+前房注射1%盐酸利多卡因溶液)。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手术过程分为十个阶段:1.表面麻醉后铺孔巾;2.做巩膜隧道(外口反眉弓形5.0mm宽);3.前房注射药物(麻醉剂或平衡盐液);4.连续环形撕囊;5.水分离晶状体囊膜与皮质;6.将晶状体核旋转至前房;7.在前房中用劈核器劈核;8.用夹核器或圈套器将核取出;9.用注吸器吸除晶状体皮质;10.植入人工晶体并吸除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依据痛觉评估量表(visual analog pain scale,VAPS)评价术中不同阶段及术后病人的痛觉感受变化;医师评价术中患者配合程度;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病人角膜水肿情况等。   结果:疼痛评估方面,将晶状体核旋转至前房(P=0.00);前房中用劈核器劈核(P=0.00);用夹核器或圈套器将核取出(P=0.00)的步骤中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医师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中的病人术中配合更好(P=0.04)。两组的术后角膜水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   结论:在MSICS中,表面麻醉联合前房麻醉增加了病人的舒适度,减少了病人的不适感,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其他文献
前言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MRI的发展尤其是造影剂的广泛应用使眼部疾病的检查方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