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以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显著疗效的三七总皂苷(PNS)为模型药物,选择现代制剂技术——生物粘附作为缓释机制,系统地开展生物粘附技术应用于三七制剂的应用优势、制剂技术、适用规律、评价方法等的研究。根据三七制剂临床用药的特点和药物有效部位的性质,对提取、分离纯化、浓缩干燥工艺、辅料的筛选、处方的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制定了合理、可行的制备工艺路线;进一步进行了制剂的定性鉴别,制定了含量测定标准;对其体外释放度和组织粘附力进行了评价;并建立了“药材-中间体-成品”的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方法,为中药缓释制剂的研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在三七总皂苷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研究中,针对PNS的主要理化特性,以PNS中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b1、Rg1和三七皂苷R1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对三七药材的提取方法进行考察,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三七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筛选,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8倍60%乙醇回流提取三七药材,提取3次,每次回流1 h。进一步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对三七提取液进行了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以有效成分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筛选树脂的型号、洗脱剂的浓度、洗脱剂的用量,确定分离、纯化工艺为:采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以8BV70%乙醇洗脱。最后,对浓缩、干燥工艺进行了研究,制备得到PNS,其含量(以人参皂苷Rb1、Rg1和三七皂苷R1的总含量计)约为65%。在PNS缓释片成型工艺及体外评价研究中,考察了不同生物粘附骨架材料的缓释片中三七总皂苷有效部位中3个主要成分的体外释放特征,进一步以相似因子(f2)法为手段评价其均衡性,考察不同骨架材料控制下的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三七皂苷R1的体外释放行为。研究结果表咀,生物粘附骨架材料971P与PNS制成的缓释片中3种成分的f2值均在50~100,表明以卡波姆971P作为PNS缓释片的骨架材料能够实现3种成分的均衡释放。试验进一步以人参皂苷Rg1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对影响片剂释放的两个最重要因素——卡波姆971P和乳糖的用量进行了考察。通过二次多项式拟合和效应面的绘制可以得出,Rg1的累积释放度随卡波姆971P用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随乳糖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二维等高线重叠的基础上,确定了优化区域为,进一步通过验证试验确定了以卡波姆971P70 mg和乳糖120 mg作为PNS缓释片的骨架材料,最终确定了制剂的制备工艺。研究进一步得出PNS缓释片的临界相对湿度为70%。最后,采用自制的生物粘附力测定装置,对制剂的体外组织粘附力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其生物粘附性能较好,能够满足生物粘附制剂的要求。在制剂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ⅩⅨD“缓控释制剂指导原则”和一部附录I D片剂项下的相关要求,采用TLC法对三七药材、提取物和PNS缓释片样品进行了鉴别;采用HPLC法对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进行了含量测定,并制定了相应限度;并对三批PNS缓释片样品的体外释放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批样品中各成分2 h释放度均低于30%,无突释现象,24 h释放度能够达到95%以上,释放较为完全,因此符合缓释制剂体外释放度的要求。此外,本研究采用HPLC指纹图谱的方法对三七药材、三七总皂苷提取物以及PNS缓释片进行了质量控制研究,同时采用CASE软件和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计算了10批药材的相似度均在0.82以上,10批三七总皂苷提取物和10批三七缓释片的相似度均在0.95以上,充分验证了制剂工艺的稳定性。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缓释骨架材料控制中药多成分体外均衡释放的角度评价其适宜性,建立了中药缓释制剂辅料筛选的新模式,丰富了中药缓释制剂研究的内容,为PNS缓释制剂的进一步开发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中药制剂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